- 是什么原则呢?在选择学什么的时候,重视一切老生常谈。来自李笑来《自学是门手艺》
为啥要有原则呢?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有原则”吗?当然不是,虽然会不小心产生了这种作用。有原则,是为了让自己不纠结,让自己在做决策时能够快刀斩乱麻。
- 快刀斩乱麻的决策,有什么好处呢?省时,省精力!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多一分钟都没有,所以省时相当于延长了寿命。另外,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无关紧要的事上的快刀斩乱麻,能够节省好多精力。省下的精力,我们可以去创造价值,可以去享受生活,相当于提升了生命质量。
你看,有原则,相当于延长了寿命,相当于提升了生命质量。
- 那为啥是这条原则,不是其他的呢?先看没有这条原则,自学是什么样的:碰到老生常谈的内容时,下意识地跳过去。
比如在刷微信文章的时候,一旦出现了自己熟悉的内容,立马感觉这篇文章十分low,觉得不值得细看,马上划过,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
这样有啥后果吗?当然,容易抱怨“知道好多大道理,但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对于这些老生常谈的知识,你只是假知,不是真知,所以就无法知行合一。这些老生常谈的知识,并不会在你身上发挥作用,你还是你,没有任何进步的你。你看,你都没有任何进步了,你还是个终身学习者吗?
-
那如何才能用上这条原则呢?四个步骤:
(1) 选择。选择自己要阅读的内容,不是在微信上刷来刷去的寻找。既然是主动选择,那肯定书籍优于微信文章。微信文章中,专栏文章由于收割流量的文章。所以,能看书就不要看微信。
(2) 暂停。在阅读过程中,读一个语义单元就要停下来问自己:这是新知识,还是尚未持续做到的老生常谈?无论是哪一种,放进写作箱。
(3) 真知。对于放进写作箱的老生常谈,要努力设想其实践情景,让它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
(4) 行动。在真实情景中,把这些老生常谈作为反思的一面镜子,不断照自己,让自己持续依次来行动。
上面的文字,你以为我是在说教?NO,上面那是我在实践"重视一切老生常谈"的结果。这条老生常谈是"写作,要征服读者,要服务读者"。
如果不care 这条老生常谈,我写的是下面这个版本,完全是征服自己服务自己的垃圾版本。甩出来,给你长长见识:
-
我学到了哪条原则?(要求选一个简单有效的原则,并说出应用边界)
重视一切老生常谈。此原则适用于自学过程中关于学什么的各种决策。 -
我之前是怎样决策的(举例说明)?
我之前在碰到老生常谈的内容时,下意识地跳过去。在刷微信文章的时候,在读文献的时候,一旦出现了自己熟悉的内容,立马感觉这篇文章十分low,觉得不值得细看,马上划过,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
我之前的决策怎么样?
实在太差劲了。这样容易产生“知道好多大道理,但过不好这一生”的后果。也就是说,我只是“假知”,不是真知,所以就无法知行合一。也就是这些老生常谈的知识,并没有在我身上发挥作用,我还是我,没有任何进步的我。所以直接跳过这些老生常谈的知识,我也是愚昧到家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在人家那里,自学学什么,是自己选的。而我呢,竟然在说微信文章,也就是人家写什么我看什么,压根没有主动去筛选。现在想想,真是滴汗。
- 我今后如何决策?
(1) 选择。选择自己要阅读的内容,而不是在微信上刷来刷去的寻找。既然是主动选择,那肯定书籍优于微信文章。微信文章中,专栏文章由于收割流量的文章。所以,能看书就不看微信。
(2) 暂停。在阅读过程中,读一个语义单元就要停下来问自己。这是新知识,还是尚未持续做到的老生常谈。无论是哪一种,放进写作箱。
(3) 真知。对于放进写作箱的新知识,或老生常谈的旧知识,要努力做到真知。新知识可用于写五问反思报告,对于老生常谈,要努力去设想其实践情景,让它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
(4) 行动。把这些老生常谈的旧知识作为反思的一面镜子,不断照自己,让自己持续依次来行动。
我有没有服务到你,有没有征服到你?留个言,证明你看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