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直是我喜欢的,我个性比较内向,书籍让我可以一个人静静待着。我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可以说书是我的兄弟姐妹和玩伴。我读的小学叫龙珠小学,九十年代学校的校舍操场都没现在的学校好,我们在操场奔跑的时候要躲着点鸡屎鸭屎。有一点好的是学校有个图书室,我们可以借书回去读。有些什么书我已经不记得,读过希腊神话之类的我记得,因为神的名字都特别难记。我妈一直说,就是因为那时候躲在被窝里读童话书,所以很早就得了近视眼。不管怎样,读书这个习惯一直保留下来了。
那时候获取书籍的途径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初中的时候,同村的姑公喜欢读武侠,我就跟在他后面,等他读完了去借来看,那些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侠女成了我第一批的偶像。高中的时候,分在理科班,可是数理化功课一团糟,总是借隔壁文科班同学的言情小说来读,现在想来高考没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情理之中的。后来因为不排斥读书,靠着自学拿到了南京大学的本科文凭。现在自考已经很少听说了,有的企业也只认全日制文凭。
刚工作头几年,也一直在苏州图书馆借专业书来看,所以虽然没有专业学过软件,在一帮同事中也没有落后太多,领导和客户对我的评价也都很认可。
读书在我成长过程中,是一直陪伴着我的。所以,但凡遇到困惑,第一时间都会想要从书中去找答案。互联网的普及,给那些如饥似渴想阅读想学习的人,提供了汪洋大海般无限的资源,只要花心思,想要的资源几乎都能找到。能够遇到这样的时代,比起小时候的匮乏,内心萌生无限感恩。
工作后在买书方面的投入是毫不犹豫的,花几十块买一本好书,一本书至少10万字,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哪怕其中有一句话对我们有所启发就是值得的。
细数这些年读的专业以外的书,大体有这几类:逻辑思考和提高认知类,华章心理出的逻辑思维套书;管理学类,比如彼得德鲁克、大前研一;整理类,比如《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心灵探索类,比如张德芬身心灵全套,《钻石途径》系列,比如李欣频创意天龙八部系列;经济与金钱类,比如《经济学原理》、《稀缺》、《富足》、《有钱人用长钱包》、《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系列、《富裕属于口袋里装满快乐的人》;生命起源及科普类:比如《圣经》、《万物简史》、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它们是自我认知重建的基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