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发音上,感觉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让人听了会有一种亲切感。
苏州话 甜嗲的软糯,浓浓的书卷气。
读一读这些有韵味十足的苏州话吧:
你好 = 乃好。吃饭了吗 = 饭阿吃勒。
吃过了 = 吃过哉。
还没吃呢 = 还朆(fēn)吃勒
不好意思 = 弗好意思
有人吗 = 阿有人阿
明天见 = 明朝会
有空来玩 = 有空过来白相哦
行不行啊 = 阿来赛阿/戛
行的 = 来赛个
不知道 = 弗晓得
看看这些,是否有点嗲嗲了。其实,除了这些“嗲嗲”的常用语,苏州话还很喜欢用叠字,感觉就是苏式三字经:
Abb: 一眼眼 = 很少的意思
一歇歇 = 时间短,一会儿
辣豁豁 = 极其、非常
眼眼调 = 恰巧
不仅如此,苏州人的性格有的急吼吼,有的慢吞吞、慢慢交……
苏州人的酸甜苦辣咸,是甜津津、咸溜溜、辣蓬蓬、酸唧唧、苦硬硬。
在苏州人眼里,猪羊鸡鸭叫猪猡猡、羊妈妈、鸡咕咕、鸭哩哩。比较特别的鹅叫白乌驹。
啥事体 前一枪 要死哉 拎否清 弗作兴 否来赛 勿搭界 捣浆糊 小娘鱼 荡马路 轧闹忙 轧朋友
起绰号:眯奇眼 叉巴眼 大块头 塌鼻头 大嘴巴
最好玩的是,小眼睛叫“困否醒”或者“天否亮”。
讲时间:
上午叫“上半日”。下午叫“下半日”
白天叫“日里向” 中午叫“中浪向”
夜晚叫“夜里向” 清晨叫“老清早”
黄昏叫“夜快头” 从前叫“老底子”
将来叫“下趟头” 接着叫“后手来”等等
骂人:啊无乱 插烂糊 偷死怪 屁招精 青头巨 勿连牵 呒青头 偎灶猫 门槛精 猪头三 翘辫子 鸭屎臭 百爷种 老百脚等等
讲颜色:喧喧红、腊腊黄、雪雪白、墨墨黑、碧碧绿 、绿汪汪、黄喳喳、黑赤赤、蓝亨亨、生生青
讲味道:甜津津 咸溜溜 辣蓬蓬 酸叽叽 苦硬硬 香喷喷 臭噱噱 臭烘烘
讲形状:笔笔直 壮满满 瘦乖乖 薄嚣嚣 圆兜兜 笔笔挺 老老大 咪咪小 方笃笃 尖噱噱
讲性情:鲜嘎嘎 马掮掮 吹哒哒 汤汤滴
花册册 愁嗒嗒 戆噱噱 潮腻腻 木噱噱
野豁豁。
由于苏州话实在太丰富,苏州人讲话惯用叠字。通常把形容词重叠起来后面加个“交”字,如:大大交、慢慢交、少少交和松松交等,比单说大些、慢些……要好听得多。
用叠字是为了加强语气:如aab,例:墨墨黑;如abb,例:肉滋滋;其实还有aba。如硬碰硬、横竖横等...
这些三字经都增加了它对事物描绘的丰富性。
三字经也可以像绕口令一样读起来
动物:羊妈妈,猪猡猡,鸭连连,鸡锅锅,
性格:洋嘎嘎,冷笃笃,热烔烔,热吼吼,冷势势,
颜色:蜡蜡黄,宣宣红,碧碧绿,
雪雪白,墨墨黑,
味道:苦隐隐,咸溜溜,甜津津,辣豁豁,
不可靠:昏淘淘,洋淘淘,野豁豁,王伯伯。
木头人(呆木者)墨坨坨(糊涂者)马浪荡(二流子)青头鬼(做事莽撞之青年)青肚皮/青肚皮猢狲(教不灵的人)算盘珠(不主动者。要拨一拨,动一动)天吃星(特别能吃者)轻骨头(举止轻浮者)犟百嘴(死不认错者)老掐辣(精明、老练的人。“掐”,音卡)。
今天苏州已经从原先50万人口到千万人口,苏州话也成为少数语言。为了保持传承吴侬软语,苏州公交车报站就有普通话和苏州软语。我们还有一档节目每天两小时“阿万茶楼” 听众无数,也有博物馆和图书馆经常有苏州话项目。
希望这个古老语言能够经典咏流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