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9a552dffeede401b.png)
《小丑》在国内外赢得了一致好评,豆瓣评分也随着资源的流出越来越高,目前高达8.9分。有人认为他超越了《蝙蝠侠》当中原则只为“挑战人性底线”的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因为他毫无原则;有人认为杰昆·菲尼克斯饰演的小丑颠覆了我们对恶人的看法——赢得了观众的同情,同时还恶到极致杀掉生母。但我想指出的是,《小丑》中的小丑是自相矛盾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6796a9e616921e31.png)
人们同情之处想必是一个怀着为大众带来欢声笑语的梦想的普通人却被身边人冷漠伤害丢掉工作,甚至被大众嘲笑,以至于无法忍受展开杀戮。大家会觉得是社会对他的恶意在先,而他的报复在后——即便是暴力也值得同情。然而,他的梦想和他行为背后被嘲弄和失去尊重的本质却是相悖的。
他一心想当笑星,却无法承受他人对他的言论或嘲笑。嘲笑固然不对,但这是选择走向聚光灯之下需要付出的代价——观众将演员的缺点当笑点。然而,他却因为曾喜欢的脱口秀演员将他在表演中因忍不住发笑而出丑的视频用来逗乐观众(但他因此出名)而杀掉演员,将对他表演失误的不尊重视为对他个人的嘲讽,这是自相矛盾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40c15eec6964f4ec.png)
回头来谈他时常忍不住发笑的病因,根据电影的信息,他应该是因为幼年受到父亲的家暴伤及脑部所致。当然,电影用这一方式象征底层人在困境下的“自嘲”不在我想讨论的范畴,提出来是指明这个创意值得电影人延伸。
他的病是导致自己不合群的症结所在,在外人看来,他不受控制的笑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所以这才有他在公交车上递卡片给黑人妈妈解释的一幕,这也是他之后行为得以唤起观众同情的原因——为了不让人误会他在嘲笑对方,他努力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67c3e10754a848a2.png)
他的病体现了他个人身上的自相矛盾——明知自己无法控制却忍受不了别人对失去尊重后的嘲弄。只不过,编剧将这种嘲弄升级成地铁上的青年对他实施的暴力,而他选择了以暴制暴枪杀他们。
他在地铁上的行为也是愤怒失控所致,并非本心想杀人,只是兜里的手枪刚好成为他发泄的工具。而追本溯源这枪,也是他愤怒之前所积攒的失望所在。
他因为广告牌被抢遭受毒打,同事便好心给了他枪,然后当他因为携枪进医院表演被发现而被老板辞退前,同事为了保全自己便欺骗了老板,同时伤害了他。然而连续受挫折的他并不这么想,只是觉得同事虚伪,老板残忍,而后同事为了接受调查和他对口供时他再次失控杀掉对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da5e00f950b365a7.png)
这些人的确对他造成了伤害,但是厄运当头,他并未反思,只有恶意,而这两次的连续杀人,让他侧底沦陷在“虚无主义”的桎梏之中——杀人后他不觉得愧疚,也不觉得有成就感,他沉浸其中,独自舞蹈于街头。
如果以上两件事是他个人自相矛盾的小范围行为,那么杀掉母亲和他曾经喜爱却拿他的视频来取悦观众的脱口秀演员,则是侧底挑起了底层与富人的冲突以及大众暴力行为的狂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67dd76e9f47a7fd0.png)
母亲因为曾经在工作期间和即将竞选市长,同时也是富人领袖的托马斯韦恩有染而有了他,却迎来的是被频繁家暴而被迫躲进精神病院,无论是出于母亲多年对他的隐瞒,还是不希望母亲继续承受伪君子父亲的蒙蔽而受罪,他亲手杀了她。用死亡发泄愤怒?还是用死亡解决苦难?虽然我更希望是后者。
他在地铁杀人的报道赢得了许多人的同情,在电视上本来被用于调侃的视频又得到了欢迎,而他在自相矛盾的逻辑下杀掉脱口秀演员更是让所有跟风的“小丑”把他视为英雄。然而,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个人式的,然而这行为却导致了大众无组织和无代表的狂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890023ba4611879f.png)
我想,写到这里会有许多人想到港岛的现状,一群打着“美好的明天”与“热爱和平”旗号的愤青,初期的确获得了一些所谓“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人士的支持,但随着暴力范围的扩大和暴力分子的失控,他们“美好的明天”和“热爱和平”却开始变味,变得自相矛盾,内部无法自洽,甚至都没有人能代表他们去和政府谈判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
这不由令我想到《小丑》前段时间在国外上映赢得大众同情是多么荒谬,他们在同情小丑之后,很快得到的现实参照竟是失控的混乱现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fe53b5bf7d599929.jpg)
此外,这也令我想到一些人,一边对《小丑》“一黑到底”的角色塑造赞扬不已,一方面却不愿承认它的传播会引起怎样的负面效应。这与用暴力来赢得幻想的和平而引起的混乱是否对应了呢?这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代价的人就可以随意应用“暴力”——潜藏在内心对个人诉求的实现却令无辜大众受害的暴力?
我无心批评电影本身,因为它以还算严格的戏剧冲突来创造了一个令人同情的罪犯和挑起社会矛盾,最终独自逃离混乱的“跳梁小丑”(像极了采访中的女学霸),它对于以往电影本身的突破创新是显然的(虽然这种创新在我看来是一种创作的倒退),同时小丑的形象也是塑造成功的,而且电影在影像氛围的营造和配乐的密集也极具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21354/9b627dd6eac06097.png)
我想指出的是,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时不应该以同情的出发点来支持小丑,或者说怜悯小丑而忘却暴力本身造成的伤害,而是应当看到小丑这个人物本身心理与行为的自相矛盾之处。
只有建立在这个角度上去同情,才知道他的行为是极端和不可取的。因为自相矛盾去做一件事,成功的可能性本来就不高,忽略了这一点去怪罪身边人和怨恨社会,是逃避个人问题想走捷径的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