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哈哈, 绕口令一般的文字,拨弄得我风中凌乱!反复读之,静心思之,倒也慢慢有了一点头绪。
这几句的大概意思是——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所以说:事物的那一面出自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这一面亦起因于事物的那一面。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
它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在文中不仅指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转化,而且进一步指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互相对待的情况下,获得了各自的规定性。世界上没有孤立的存在物,一切事物都是在与各种事物的相互对峙中存在,都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取得自己的规定性。对于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庄子认为就在于事物自身。万物运动不息,而运动的动力在于事物自身,庄子称之为“自化”。
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
庄子万物归一的论说,可取之处在于,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必先抓住问题的核心,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之后,庄子举了“朝三暮四”的例子,意在说明顺应自然对于成和毁的重要性,进而来论述自己万物相通的道。“朝三暮四”,实际数量本来不变,变的只是顺序。说明天道不变,变化的只是由道产生的物体及由此衍生的概念。所有的变化最后都统一于道,因而都不值得计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