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发展战略的类型中,有一种战略理念叫做稳健发展理念,关于稳健战略观的学术理论、企业实践研究很丰富,可谓汗牛充栋,但相关研究归总汇集起来,可以感受到这类理念与指导中国人在历史时空的竞争中,以“中庸”理念保持长期领先优势的内容很类似。
近段时间,因参与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和企业高质量成长要素的课题调研,查询了不少国内外“长寿企业”的历史资料,其中查询到了几家发展或存活“历史超数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国际企业资料(资料来自德国、瑞士、欧盟、日本、维基等相关公开信息源和文献。对相关企业是否出现经营中断,或基于维护其经营形象,对经营历史中断后的企业历史资料,进行硬性“接续”,未进行深度验证,但从资料理性解读来看,相关企业的发展历史均在百年以上),于是梳理了一下这些经营存活时间“长寿”的成功企业,在发展策略上的共性特征。
这些在世界上持续经营长久的企业,从公开文献上看,时间较短的发展了几百年,时间较长的发展了上千年,在长久的时间博弈中,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表述,并没有出现较密集的高潮迭起或低潮紧附的情况,若用时态波浪线来呈现的话,企业走势主要在横轴归零线或归零线上的低距离,进行持续的徘徊,小有起伏,更无大起大落。将时间线放开,企业发展的线性态势与横轴归零线的关系,更近似于平行线。
梳理这些企业的经营观念,用词汇意涵方法进行归集、分类,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突出共性:
一、对于暴利类经营的内容,不主动参与竞争;
二、拒绝与所谓“富可敌国”的市场方进行合作;
三、对何谓收益高低、利润合理、成功赢收等,保持稳定经营观;
四、适度参与低利交易,但与主力业务保持距离,不作深度关联;
五、以相对竞争优势,盯住中等利润,但仅比别人多赚一些就成。
六、不墨守成规,更不唯利是图,把乏味的经营变成随意的生活状态。
或许,就是这种与中国“中庸”理念很接近的共性稳健观念,不图激进冒进,保持合适前行,稳健为先,帮助这些企业成功的走过悠长的历史岁月,并走向更长远的未来吧。
从文化内涵上看,“稳健”两字的中国文化定义,还是具有一定价值和格局的:
稳者,左有禾,意为手中有粮,心中不急不慌,且需以心为田,不急不躁、久久立耕,方有丰粮;健者,右存建,意为徐图乃成,有序延续建积,且需健步劲进,可行可缓、步步为营,方成新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