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年底,心里尤其失落,这种失落不单单是物质财富、工作上无新的收获、更多是写作上的、心灵上的、精神上的失落。正如诗人所说,我两手空空,握不住一滴泪水。
一种疲惫与忧伤的情绪,渐渐蔓延开来,如水流遍全身、浸染全心;一种宁静升起来的、一份无可言状的伤感。感叹逝去、感叹机会悄悄地溜走,当一年又一年,更多是无能为力,看不到前方的希望。
诗人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然而,好像只是安慰人的话。当我们进了一家公司,好像位置就固定了,你的工资、你的待遇,你所接触到的人,几乎数年如一日,优秀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埋头苦干,而加薪提干的指标是限定的,有可能早就内定的。
人们到了新的一个地方,就受到制度与流程的限制,思维成了一种定势,工作态度被企业文化所耳濡目染,从积极变得消极,一次次突破受到伤害、受到打击,后来变得敏感,变得自我防备,直至将自己裹得紧紧的,与外界隔着一堵无形的墙。
每个人,被划分着自己的一块领地,这里有空间,更多是心理的隔阂,从公司、科室、小组,划成了不同于其他人,有别于他人,又针对他人的墙;按行业、产品、岗位特征又建立自己一套固有的认知体系,但同时这种体系,久而久之,如无形的网套住了自己的思想和认知。
现代工作流程分工精细化,每个工位不可缺,同时又十分的僵化,偶尔少了某一颗齿轮,少了一枚螺钉,便不能运行下去,每个工位守着自身的位置,又不愿更进一层,于是一次次的磨合,一次次的算计,一次次像是玩着游戏,每一工位都不愿多做一点,我们在工业化的环境中,变得不由自主,无所适从。在企业和单位中的人,每天被动地被拉着,忙碌着,做工厂、流水线的附庸,或者将做事当成受奴役。
我们自以为懂得一些知识,自以为有了职业,自以为有了饭碗。然而当我们离开,照样有另一个齿轮或螺钉替代。有的人为了追求不可或缺,拼命在工厂、公司、在岗位上玩着命加班加点工作,到头来,白了少年头,熬出了一身病。自以为不可替换,但是往往打败他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科技与跨行的取代,就这样丧失了自我与做人的乐趣。
如果让你毕业以后,进行重新选择。你能确定和有把握不再走老路,不再进工厂、不再从一线、或不再做服务或管理吗?大多数时候,选择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属于天才的毕竟是少数,不是个人决定环境,而是个人首先要尽力去适应环境,一个人的理想,首先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的。
我们为工作是为了什么?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我们工作就是养家糊口,并不是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于是情绪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没有动力,到了年末,这种疲惫和失落更加强烈,而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感到以前的梦和理想,离自己又更远了。
因为看不到出路,对我自己而言,或许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未来的不确定,也许,在某一个平凡的日子,就被更年轻,更有利用价值的人取代了。你离开了习惯了、舒适的岗位,逐渐被边缘,沦落到街头,想起写作,可是这么多年,你写出了什么?你的兴趣、你的付出有没有开出一朵花来?你感到自己两手空空,握不住时光,握不住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