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始前的话
这是一本思维创新的书籍,作者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分别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全书共5个部分,38章,围绕这个核心观点展开。
我们的便签练习是14天,过去7本书便签书写的经验告诉我们,14天能够拆解16~18个拆页,所以在这一次的14天中,对一些读起来生涩、读完后觉得讲得不错却不知挑选哪一段来写便签的,直接跳过,我尽量挑选一些容易帮助我们、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有帮助的内容。
拆页一 系统1和系统2
来自第一章《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P5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系统1和系统2的定义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但我在本书中所作的阐释更加深入,读者可将此书视为有两个人物的心理剧。
我们在审视自己时,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统2,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有信仰,善作抉择,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些什么。尽管系统2的运行体现在行动中,但自主运行的系统1才是本书的重点。我将系统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系统1的自主运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
「A1,激活经验」
请描述你经历过的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请分别用一个实例。
系统1(快思考)案例
这个我也有资源……
因阶段性工作性质的关系,需要整天穿梭于各种场合,协同政府主管开会、议事、写报告,得了个莫大教训:发现自己但凡说到这事怎么办,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就迫不及待张口就来:“这个我也有资源”,最终免不了人脉用尽、许诺落空、言而无信的尴尬。
像4月2号到社区学院参观访问,项主任提及她在筹办市里一个孔子文化节的书画展,作品100幅,献礼建国七十周年……我立马接茬道:“正好我以前的公司老总有个国际美术馆,对大型策展、艺术家接待很有经验,就在这边上,有需要我可以帮忙对接……”
临别时,我还迫不及待给老总打电话:“今儿巧了,出来公干还给您接了个大业务,这次6月份的展览都是挂区委宣传部的名儿,咱所在的区,简直太难得了,正好本地政府有关部门对接一下……”
后来,双方约好的面洽如期而至,可我一见到项主任带出门儿的书画家,全是些退休老头,可以说只是写写画画的兴趣盎然,谈不上专业受训……心里叫苦不迭,只好继续装作热情万分,一路引到美术馆,老总对这波姗姗来迟的客人不明就里,加上落座后项主任一通没头没脑的闲扯介绍,却拿不出基本的展览计划,一看就是事先毫无准备,我剩下那口气也泄了,只好尴尬打圆场:“馆长您看这么个事情好不好操作……”,他没有直接拂了我的好意,勉强答应只以“书画院”(另一个他名下的机构)名义行个方便,双方起身馆内冷冷转了转、就此别过——还好当天老总另有要事邀我相商,否则今后岂非朋友都没得做?
这事跟“我开个劳务公司一年外快很好赚”、以及“区里订购3000块钱的多肉做礼品”两个案例如此记忆犹新、又如出一辙,一错再错,是我信口雌黄,不假思索,从不初步调研、细致考量就把事儿硬揽过来的麻烦。可谓系统1的轻狂放肆和惨痛教训。
系统2(慢思考)案例
锁定我的专业方向
5月28日下午我去一个沙龙,听张大律讲税法,惊叹于他几年如一日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对税法税规如数家珍,惊叹于他夜以继日精心写出300多篇有关税务政策和案例的文章,惊叹于他呼吁某些具体可行的税务政策完善的高尚情怀,惊叹于他穿梭于省市区级主管部门沟通调研、以及奔波于各个性质场合的税务筹划公开演讲,一时间,觉得这才是行业的前辈和职业化的楷模,除了听听激动,回来还认真整理笔记,翻阅他写的文章,对自己的从业方向做了一些规划与思考——我想,这回启动的就是系统2无疑。
补充内容,请看视频
视频: 传球(看不见的大猩猩)-原创-高清正版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 https://www.iqiyi.com/w_19rz8zyy1t.html
看完视频后,点击下面链接,寻找关于这个视频的新任务(注意一定在看完视频后再点击)https://www.jianshu.com/p/06b72dd5d15b
拆页二
来自第一章《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P8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
本书紧扣两个系统相互作用这一主题,其内容与结构简洁明了。在书中我将指出,当我们醒着时,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系统1是自主运行,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运行时只有部分能力参与。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如果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通常情况下,一切都会顺利进行,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因此,你一般会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自己的想法行动。通常情况下,这样也挺好的。
当系统1的运行遇到阻碍时,便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请求系统2给出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当前问题。系统2在系统1无法提供问题答案时,就会被激活,这好比你碰到了“17×24”这样的乘法题,系统1无法给出答案,系统2便被激活来解决问题。当你遇到令人吃惊的事情时,同样会感到自己有意识的那部分注意力会瞬间激增。另外,在系统1所设定的世界里,电灯不会跳,猫不会像狗一样汪汪叫,“猩猩”也不会穿过篮球场。如若事物违反了系统1所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系统2同样会被激活。
“猩猩”的实验表明,想要察觉到令人惊讶的刺激物,就要对其予以关注。然后,那种惊讶会激发并引导你的注意力:你会将目光集中在令你膛目的对象身上,并在记忆中搜寻此事令人惊讶的原因。系统2还会起到持续监督你自身行为的作用—有了它,你在生气时也能保持应有的礼节;有了它,你在夜晚开车时也能保持警惕,当你就要犯错时,系统2就会受到刺激,加速运作。回想一下,在冒犯别人的话即将脱口而出时,想把话咽回去是多么困难。总的来说,你(或你的系统2)所想所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由系统1引起的,但当事情变得困难时,系统2便会接手难题,系统2出马,所有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系统1和系统2的分工是非常高效的:代价最小,效果最好。通常情况下,这种分工很有效,因为系统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然而,系统1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易犯系统性错误。你会发现这个系统有时候会将原本较难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问题,它几乎一无所知。系统1还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如果看到屏幕上显示一个你认识的单词,你就能读出这个词—除非你的心思完全不在它上面。
「I,重述知识」
“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会出面解决”,请根据拆页中的内容绘制一张图来解释这句话,比如流程图,漏斗图或者其他你喜欢的方式。
还没想完整,先这么着吧。「A1,激活经验」
端午节假期中,你经历过的一个例子,例子中包含系统1和系统2 。请写出当时发生了什么困难的事情,让你从系统1进入了系统2。
撞车闯祸
我的脑子东想西想,开车容易走神,一直来受到先生的鄙视与诟病,我还不以为然,时常吐槽他不让我开高速。
结果好了,某日我带着儿子出去,因为车子停在地下室气味不好,加上天气凉快,雨后空气清新,我们一出地下车库就把4个车窗都摇到底了。
想着今天起来迟,赶着打包了早餐,发动暂停路边的车子左拐进江天巷,当时挂的好像是三档,脑子刚转到什么同学会还是工作的内容具体也不记得了,就感觉车子左侧怎么震动起来,剐蹭到啥厉害东西了,接着驾驶室左侧的门坍塌下去,心理咯噔一下,完了,肯定出事故了。
一脚刹车下去,确定了左侧绝对发生了碰撞事故,定了定神就把已经没了左后视镜的车子慢慢慢慢后退侧停在道路左侧空位上。
好不容易推开卡住的前门,又听“吱嘎”的响声中再顺势往下一塌,后来就再也关不上了。整个一看,左侧齐刷刷被硬物切割下来,后门略微还好点,也是拉开就卡住关不上了……
自己傻傻望着惨不忍睹的车身愣了好几分钟,耳边听到儿子带着哭腔叫我……扭头再弯腰探头进后座去抱他,他瞬间“哇……哇……”地断断续续沙哑地抽泣起来,似乎惊吓过度,非常压抑和恐惧。我的内心一阵窒息。
我只知道紧紧抱着他或牵着他来回走动,生怕其他过往车辆经过,直到在旁边一位目击者提醒下拨打了报案电话——该死的平安95511还是个自动寻呼台,打了三四次才找到人工接口。
直到这时,我的系统2被眼前这个特殊情境“唤醒”了!
或许是因为前所未有的严重剐蹭,或许是对这种莫名其妙的单方事故毫无经验,或许是因为最后确认儿子只是额头被前门溅进来的碎玻璃渣子擦破一丁点皮、渗出一滴鲜红的血,或许是我抱着孩子感到我们依然活着,更或许是悔不当初听从先生的反复警告,对发生这种糗事肯定要被他训话的六神无主……总之,有了跟多少回凭着感觉走、一直相安无事很不一样的情况;总之,发生了心有余悸、不堪设想的侥幸一幕,以往的漫不经心变得多么讽刺,“忘我”神游的毛病变得多么可笑!
我下定决心,真的要改了,是系统2深思熟虑的结果,真的,这种难题不是系统1能搞定的,我很确信,从我现在能够像放恐怖电影一样回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与现场细节就可以知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