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人世间最流行的文章就是行善积德行善积福。其逻辑的思路是利用因果逻辑,案列的证明也是从万千事件中,抽取出来的。以抽取的个别案例,来替代整个因果的逻辑关系。
这牵扯到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因果逻辑是符合因果关系的逻辑。用因果逻辑来解释一个事物,探究某一事物的来源,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最终走向。任何的理论都有其来源,及不完善,或错误性。只要用因果逻辑探讨其存在来源,与事实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判别其合理性。”但用这之前还有一些前提和条件的判断:第一、事物发展的历史结果是否是全称判断。第二、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否是具有连续性。第三、对其他相同事物的未来发展是否具有准确的预测性。在符合这些前提条件下,方可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虽然每一个人都知道,证伪法也有一定的缺点,但不妨碍证伪法是一种科学。至今为止演绎与归纳仍然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同样也是具有缺陷的。但这些方法相比于完全的靠感觉和第六感的直觉来说,这些方法是逻辑较为信赖的小伙伴。
很可惜,迄今为止,所有的行善积德积福都是依靠情感的直觉来断定其因果逻辑。那么也就是说,自古至今,所有的这样的文章都是建立在一种情感的修辞基础上的逻辑关系。
再者,行善、捐款的本质是消费行为,并不是投资行为。而具有索取回报目的的行善捐款,就不能被称为行善、捐款。称其为投资,还是比较符合其概念的行为。
什么是德,什么是福。这个问题不用多解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所有人的标准,都有一个共同基本的标准。德,与钱没有因果关系。不管有钱和没钱都可以无德或有德。德性是与善有关的一种行为。而善,不是靠人装做出来,善是人的本能。人生而都有善的本能,但不代表,每一个人都有善。后天环境决定了,善的存在与范围的大小。如同在地狱,善不能存在,存在的善都会死亡。在某些环境中,善的存在是对人命的一种危险,善自然不会存在。虽说本能不会消失,但可以被湮灭,为了生存而隐藏、消失。
而福与钱一定有因果关系。没有一个人会认为,乞丐是最幸福的人。幸福最根本的表达是体验,但形成这种感觉的环境,却要靠钱来支撑。也可以说,钱是幸福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按照科学的套路来说,用很多事件归纳告诉我们,行善积德积福可行,但同样,也有很多事件归纳告诉我们行善积德积福不可行。更多的事件有个共同的归纳结果告诉我们,有钱才会更幸福,能更好体现善的本性。
如何变得有钱?在不同的环境中,却有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无论哪个环境,无论哪个手段和方法,都与行善积德积福无关。挣钱不关于人性,更多的是利用人性,利用时间,利用权力,利用方法等等。条条大路通财路,而在不同的环境下,财路捷径也不同。有些环境中,不是你不会挣钱,而是你不够狠。有些环境下,不是你挣不到钱,而是你没有挣钱的机会。有些环境里,不是你无法挣钱,而是你没有在这种环境下挣钱的天赋,也可以说环境不适合你。可以说每一个都能挣到钱,钱多少是个无止境的活动。但幸福的开始,在于环境的决定影响。在有些环境下,一天工作半日即可悠闲生活;在有些环境下,一年不停一刻,也不敢偷得一分闲。
如搬砖是一份幸福而不幸福的工作,有时只能糊口,有时连口都无法糊。这不是不会搬砖的问题,而是大环境的问题。世间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高科学技术,甚至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高科技。再者高科技的研发者仅占全人类的那么一点点,百万分之一都是很巨大的数值。天才是少数,普通是大众也是大多数。很多人的本能太过于强大,以至于自己饿死也不会承认自己的普通。可惜没有人是他人的主角,一生也不都会有主角的光环。
人生就是如此无奈的被幸福。
没有鸡汤文,苦瓜汁一杯也可降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