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给人力量的文字读书
【成长(132)】哪怕吃亏在眼前,很多孩子也不愿听“老人言”

【成长(132)】哪怕吃亏在眼前,很多孩子也不愿听“老人言”

作者: 梁先森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8-05 18:01 被阅读0次

文/梁先森 图/网络

村里侄子这次高考又考砸了,于是彻底心灰意冷,萌生了不再读书,外出打工的念头。堂哥火急火燎地找我,让我给出出主意。

我说,读书还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最靠谱的途径,现在不读书就出去打工,也许人生格局就不一样了。就算成绩不够理想,也还是能找到学校读的,现在高等院校那么多,招生那么多。

堂哥堂嫂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几个孩子读书的事情,大多“求助”于我。侄子侄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关键环节,我都持续关注,该出主意时就出主意,一点都不含糊。

这回堂哥又来“求助”,我也乐意给侄子做做参谋。于是认真查一分一档表,查历年来各所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不断比对参考,好不容易“挖”出几所所处城市不错,名字也还可以的大学。

但当我兴致勃勃地把几所院校的情况,想通过微信发给侄子时,发现信息已经发不过去了。一查,原来我已经被他拉黑了。

然后打电话,侄子也没有接。后来只能发手机短信,描述了一通是否继续读书的利害关系和人生的成败得失,但是那边却没有任何回应。

面对侄子这样的“无礼”,我一下子也来了气,觉得这孩子真是太不识抬举了。因为他的整个读书历程,我都算是比较上心和费心的。

例如侄子在读初二的时候就跟同学闹矛盾,想要我帮找人调班。我没有答应他,并警告他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到高三时侄子又说班主任总是针对他,我劝说道,你不能跟班主任怄气,否则最后害到的还是你自己。并告诉他叔叔之所以最后没考上重点,就是因为跟班主任闹矛盾。侄子应该是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第一年高考就考砸了。

当侄子决定要补习时,我又好不容易帮他找到一所还不错的学校愿意接收他(分数太低)。但他去学校没几天,就想回家自己复习了,说在课堂上重复听老师讲那些旧知识,纯属浪费时间。

我告诉他,你千万别这样做,你脱离了学校的学习环境,肯定会跟不上节奏,到时候就会乱套。

但侄子依然我行我素,以身体不适的原因,请长假回家去了。直到高考前一个星期才回到学校,结果考出来的成绩比去年的还差。也真的应了我之前所告诉他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后果。

所以,当侄子告诉我成绩时,我就多说了那么一嘴:“啊,分数那么低!当时你都不听我的……”还没说完那边就挂了电话。我原本以为他只是闹一下情绪而已,没想到竟然还把我拉黑了。

侄子的这种态度,确实令我胸闷气堵了好几天,这小子也太没礼貌太不懂事了。我觉得我一直以来的苦口婆心都是为了他好,所有的好言相劝,都是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他不要踩当年我踩过的坑。

可是冷静后想想,也不能全怪人家孩子不领情和“不知好歹”。可能也是我还没有真正了解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吧。

现如今这些孩子,不管是城里或村里,大多都是伴随着网络,在温室中长大的。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也大多是刷着微博等着饭来张口,看着抖音等着衣来伸手的,没有几个会主动帮着干家务和农活了。

不像我们那一两代人,都是在粗陋的条件下,一边咬牙干着农活,一边野蛮地生长的。所以老一辈会跟我们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都认为很有道理,都觉得多听老人言,就会少吃眼前亏。

而这些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是反传统反权威的,他们大多都个性十足,态度鲜明。比起那些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和谆谆教诲,他们更遵从内心,只讲究我快乐我随意。

了解了差别,我们就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和方式去应对。我们希望一个人变好,那我们要知道,所谓的变好,不单单是要求他的成绩变好,而需要他的感受先变好,也就是用他自己能接受的、擅长的方式变好,而不是像我们这一代粗鲁地去硬掰和满满地苦熬。

你是“过来人”,只能证明你年纪大,但你说的也不一定对。你说的“老人言”,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一定就适合年轻人,别人也不一定要成为你或想成为你。你不能因为别人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就否定了别人的一切。

另一名侄子在一所比较普通的初中学校就读,尽管不算是什么好学校,但我说,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个人的努力才是关键。

对于这名侄子,我其实注意采用情景式指导和代入式教育。我跟他说,想当年,你伯父我就读的初中也不咋地,但我一直都努力保持年级第一名,最终以优异成绩上了重点高中,高中也基本能保持班上名列前茅。

我还把自己所谓的“成功”经验耐心地传授给侄子,说基础差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学会笨鸟先飞。那就是每门科目都要比别人先预习几节课,上课的时候就认真听,不懂的马上问老师,当天放学就把作业做完,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时时领先于别人。

侄子听着的时候是频频点头,我也误以为他听进去了,没想到考试成绩却一次比一次差。原来他就是左耳进,右耳出,甚至根本就是油盐不进。

后来我听侄子父母说,他的篮球技术倒是越来越有长进,经常能代表班级参加比赛。事后我了解得知,原来有好同学跟侄子说,如果打篮球打得好,文化试很低分也可以考上示范性高中,最后考大学也容易得多。

侄子原本就喜欢打篮球,读书学习不太爱动脑,所以他同学的说法正好迎合了他的兴趣和志向。而我所强调的要好好学习,都是枯燥无味,甚至是苦涩难熬的,所以他就愿意听同学的,不愿意听我的。

古罗马政治家、哲人西塞罗有句很经典的话:“假如你想说服我,你必须想我所想,觉我所觉,言我所言。”看来我一厢情愿地坚持所谓的绝对正确,不懂投其所好,就是我沟通和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们大人都喜欢以爱的名义去教育孩子、改变孩子,但爱其实不是改变他人,而是让改变自己发生。欣赏和激发是最容易让一个人感受到被认同、被关注、和被爱的方法,会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改变也因此会最高效地发生。

我在滔滔不绝说道的时候,侄子虽频频点头,口口声声说懂了,但是心里还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你以所谓过来人的身份,跟他讲的每一个道理,都是在暗示对方,他遇到的问题并不难,是他太弱了,但最后,你道理中赢的,都会在情绪里输回去。

《第五项修炼》里有句话说得很好:“没有人抗拒改变,人们抗拒的是被改变。”看来,最应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不要总口口声声说“我是为你好”,不要总是以“过来人”自居了。

一位在知名中学做老师的同学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有时候太自以为是,太容易想当然了。总以为自己的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会得到孩子的认可和接受,其实他们根本就不认可你那一套。

原来,在前几年,他把姐姐的孩子转到自己的学校就读,并且硬是掰着孩子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性。

后来在自己的悉心指导和严厉监督下,孩子考上了本市最好的示范性高中之一。

“后来考上了什么大学?”我好奇地问。同学摇摇头:“考上个屁,读到高二结束就读不下去了,退学了,好说歹说都不愿意再读,去广东打工了。”

同学懊恼地说,高中时让外甥住校,自己没能时时刻刻盯着他,让他又恢复了原来懒惰拖延的坏习惯。想不到自己教出了那么多出色的孩子,却带不好自己的外甥,说起来肯定会被人笑话。

孩子的教育本来就非常复杂,成功经验也不一定就能复制粘贴,而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更不现实,都得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分类施策,因材施教,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况且,对于孩子的教育,原本就不该假手于人,都应该由父母亲力亲为,多多担待。我们一个外人,能在旁边提供一点参考就行,就不应该全盘接手,“越俎代庖”,反而让孩子的父母做甩手掌柜。

最近在网上看到广东一位考上北大的孩子的视频,他母亲说,自己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她总结出了一个经验,那就是要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要经常说他是最棒的。这就是激励式教育。

我也曾经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个小男孩,他在读的学校有一位女老师,长得很漂亮,无论她走到哪里,那里的人都会为她眼睛一亮。因此,她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非常希望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

这位女老师非常喜欢班上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并且很守纪律。

在罗斯班级的毕业典礼那天,女老师安排罗斯在典礼上致辞,并亲吻了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

有一个小男孩非常羡慕罗斯,为了得到女老师一个吻的奖励,开始发奋学习,没过多久,他的成绩就提高了很多。

随之,男孩的愿望也实现了——他真的得到了那位美丽的女老师一个吻的奖励。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第33任美国总统亨利•杜鲁门。

这则故事很有代表意义,伟大的一吻,激励了一个孩子奋发图强成为杰出人才,其激发力远远胜过那些谆谆教诲和物质上的奖励。

所以,不要总是以长辈的角色,以我那是爱你,我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说教甚至是批评责骂孩子,这样做你所得到的,也许是反效果。

我们总是以为:“你要孩子具有怎样的优点,就得批评他的不足和缺点”,但丘吉尔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

有人说,赞美是这个世界上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教育。我们不妨也试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132)】哪怕吃亏在眼前,很多孩子也不愿听“老人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wp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