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考古工作者走近博物馆》读后感

《当考古工作者走近博物馆》读后感

作者: 拾柒拌酱x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12:15 被阅读0次

    这是我在简书的第一篇文字,原因是在听第二遍青铜器课程时,老师的话确实很苦口婆心,学考古更多还是要自己读书,读论文。然而其实只是读书也是很少有印象的,我便想着记录一点自己的读后感,希望可以成为我考古路上的一点助力。

    第一篇选择的论文也是因为自己在考古依然是小白得可怕,只能由浅入深,先琢磨一点表面的、理论的东西罢了,关于考古学和博物馆的关系,在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混淆的。事实是高校的两个专业大多拥有共同的学习科目,恰好昨天学姐刚给我推荐了一本《博物馆理论与实践》,我刚刚在京东下单,正等着阅读扫盲。

    我还不算考古学专业的人,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靠着去到各个省市的博物馆尽可能地靠近文物,那个时候我还一点博物馆的东西不懂,再带着只学了一点考古学表皮的幼稚,自然都是走马观花。后来随着自己再多了解了点知识后,有时对于博物馆的布展也摸索出了一些东西。

    考古学的成果需要博物馆来展示,博物馆的展览也需要考古学的支撑。但有一点矛盾的我现在仍然不理解,大多数博物馆的展览只是藏品的十分之一,更多的锁在柜子里,难见世面,考古学者研究有要大费周章,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最近省博有北朝壁画展,也是千年一遇,格外的罕见;有很多我想看的实物在网上搜索时发现已是早些年开过的特展了,现在只剩下图像资料。当然我现在想这个还是太早了些,毕竟学识浅薄,省博本身的展览也未必全能记住,那些特展也没有勇气能说看到了就受益有多么匪浅。

    抛开以上的馆藏问题不说,第二点是我从这篇文章中收获最多的,就是博物馆策展人与考古学者对于策展的理解。“材料的组织与展示,体现的是组织者怎样看待和解读这批材料,想要向观众传达怎样的信息,在这一点上,博物馆出身于考古学出身的想法有出入”。我的思想并不成熟,但我看到这些文字确实能联想到一些自己的疑问——

    考研后我第二次去了国博,它古代展的流水线很长,一鼓作气下来多有疲惫,神志最清明的时候参观史前,让我颇有些混乱的是他们器物的摆放顺序,主体是分了生活用器、饮食用具的框架,但在每个框架下参观时,就会发现其中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器物摆放顺序很混乱,一会儿是黄河流域、一会儿是长江流域,年代也并不顺延,早中晚期交叉,看得我特别心累,他们的摆放理念我现在仍然是个疑问。

    不过也有一些很细节的地方可见布展用心。在我去过几个博物馆中,南京的博物馆在我心中名列前茅,比如一些车马器的展览,拿殷墟来说,大概就是在展柜里放一堆弓形器、镳啊什么的,看了只会一头雾水,但是南京的博物馆皆是在背景板上画了车马图,将那些出土的零件嵌在相应的部位,若是出土有有銎的器物等,也会在画了柄后嵌上去,简直一目了然,让我这种初学者看来,想叫一声神仙。

    正如文章中所言,从文物挑选到展览摆放,博物馆出身与考古学工作者出身的理念确实不同,考古工作者更注重文物背后考古背景信息的阐述,而博物馆工作者的侧重,便等我读过那本博物馆的书再来些吧。

    我也希望有一天博物馆学和考古学能够真正做到水乳交融,沟通无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考古工作者走近博物馆》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xj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