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曾国藩书房名为“求缺斋 ”,颇感诧异 ,在理解了曾先生“求阙”的处事态度,洞悉曾先生纵横万千沟壑的心灵世界之一隅后,豁然开朗。
他尝观《易经》,深谙盈虚消息之理,知人不可无缺陷也。他认为: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有悔已趋于吉。
从中我们不难读懂:人在吉顺时,常常会因此而得意忘形以至于招致灾难;反之,人在困逆时,又往往会因警惕自首而带来吉顺。所以我们要将自己时时处在不完美而有所欠缺的状态中,才不至于因盈而虚,因息而消。
信中,曾国藩这样劝导诸弟:“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 。”他也以“求阙”的态度来处置诸如名利、地位、财务这些世人渴求的东西,即使家中尚有负债,也要拿出四百金来馈赠亲族以解人之忧。
大人物思想之深邃,我们须深思慢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