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研读《曾国藩家书》这本书。
读到《致沅弟·专而精,纷而散(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这封信中提到,弟弟曾国荃,当时刚刚率领军队打了一场胜仗,军中气势很胜。
曾国藩则劝诫弟弟,“不宜常看书”,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为什么劝弟弟不要常看书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曾国藩说到:“书虽不可不看,弟此时以营务为重,则不宜常看书。”
曾国藩更是强调: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如果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又换那个,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1、一件事情专注一生,方能做到最好。
在碎片化时代,“专注”似乎变成了一种奢侈品,人们很难沉下心来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我们常常拿着手机对着电脑刷几个小时,回过头来发现全是碎片化的信息,自己却没有得到提升,消磨岁月,昏昏度日。
如果我们能够扎根某一个领域,精耕细作,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那么一定会有所收获。
专而精,更容易把事做成。这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说的,术业有专攻。也好比我们国家现在倡导的“工匠精神”。
被广大土木工匠奉为“祖师爷”的鲁班,经过不断摸索实践,创造了很多木工工具,使人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他发明的很多东西,我们一直沿用至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农业,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还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敦煌第一位专职修复工匠李云鹤,62年潜心修复,独创了大型壁画整体剥离的巧妙技法,既不伤害上层壁画,又让掩藏的更为久远的历史舒展卷轴,无限增值。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工序流程,几十年还写下一百多本修复笔记。
他们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做到了专而精,完美地诠释了“专而精”的工匠精神。
但观我身边的普通人,但凡有所成就者,无不是长期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精耕细作的。
有人专注于自媒体写作,扎根一个领域,十年如一日地日更,阅读、学习、写作,不断精进自己,成为全职写作者,实现人生蜕变。
有人专注于投资领域,深度学习,十年磨一剑,建立自己的投资理念,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输出价值,出版成书,在投资领域小有成就。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卓越。
2、一段时间专注做好一件事,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在一天中,一大块时间只做一件事,心无旁骛,那么,效率一定非常高。
学习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不要再去听歌了。
读书的时候,就集中精神,心无杂念,不要再想别的事了。
写作的时候,就全情投入,心无二用,不要总刷手机了。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早晨刚上班,一堆邮件等着你回复处理,这时候领导让你今天必须出个活动方案,一会儿合作方又有问题找你,需要你马上解决。
这时候,如果你什么都想做,那肯定会失了分寸,乱了阵脚,什么也做不好。不如快速分出轻重缓急,在一段时间之内,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反而会事半功倍。
我有一个堂姐,从小就爱看书。上学的时候,每次去她家,都见她在学习看书。
有一次,我都快走到她跟前了,喊了她一声姐,她都没注意到,眼睛一直在注视着那本厚厚的英文书。因为专注,所以旁若无人。
就是凭借这股专注的劲头儿,后来她考进了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
因为专注,所以成就优秀的自己。
3、猛火煮慢火温,不断精进自己。
希望每一个专注前行的人,都能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精耕细作的领域。
先猛火煮,迅速地煮熟,煮透。
然后再慢火温,在精进的领域里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细细打磨,慢慢消化,融会贯通,逐步提高,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