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 sir
B sir所发的是半虚构写作故事
它们中的大多数是基于真实保险事件的报道式写作
把保险知识揉碎了喂你们吃
从而达到学习和娱乐两不误的目的
“哎,有没有什么保险,能保证自己账户不亏钱啊?”
小赵在群里发了条消息,这是个四人小群,里面是小赵和他的朋友们,群名很励志,叫“财务自由之路”。
今天,小赵觉得自己郁闷极了。
早上,美联储紧急降息100个基点,同时启动7000亿的量化宽松。
小赵躺在床上,看见这条新闻内心没有一丝波动,甚至有点想笑。自己要是没记错的话,这回联邦基金利率一次性就被打到0%~0.25%的目标区间了,真是一次疯狂的经济注水行为。
市场的反应是这样的...
美国三大股指期货的反应...
上证指数的反应很快,群里收到回复。
“同求!”
“+1!”
是另外两个朋友,他们和小赵一起,一个抄底了币圈,一个梭哈了原油,一个重仓了A股,都认为自己有美好的未来。
和他们相比,小赵更糟心。
因为他不只是个股民,还是个武汉人,还是个北漂的武汉人。
作为股民,他只是打算赚点小钱,却非要被按着头见证一个个历史。作为武汉人,他只是打算回家过春节,哪想到一过就是3个月。作为北漂,无法返京复工的他,工资被砍到60%。
病毒与股灾齐飞,工资共持仓缩水。
时代的一粒灰,只是和小赵打了个照面,还没落到他头上,就已经让他压力山大。他甚至都没敢想,自己要是得个病出个啥事,收入骤减至零,自己的存款够坚持多久。
“你们可以学学他。”
久未说话的第四人说话了,还带有一张截图。
“诶小李,你是在保险公司工作的,你觉得这事可行吗?”朋友只是调侃,小赵却当了真。他觉得这个网友真是一个投资鬼才,甚至隐约还生起了一股崇敬之情。
“就是一段子,你想什么呢。”小李把这股崇敬之情扼杀在了摇篮里。
“为什么?”小赵不是很明白。
“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被保险人自杀,是不会得到意外险赔付的。至于重疾险和寿险,除非他是自合同生效日或者最后复效日的两年后自杀,才有可能。”小李很耐心地解释,但后面的对话跑向了另一个方向。
小赵他们三个人开始发表起了“保险无用论”。
什么要是没得病就亏了啊...
什么钱都让保险公司赚去了啊...
“你们真是...”小李决定认真安抚下他亏钱的朋友们,他画了一张图。
“你们对保险好像有什么误解啊...它不是没得病就亏、没出事就亏的产品,也不是能和你们已有的投资做风险对冲的产品。”
或许是打字太慢,小李干脆发了很多条语音。
“保险的意义,不在于投保人去和保险公司对赌。赌对了,保险公司赔钱,赌错了,保费白给保险公司。你们认为这种消费型的保险没用,是因为你们只考虑了在它身上的投入产出比。”
“投入是持续不断要交的保费,产出是很小概率得到的一笔高额保险金,你们认为投入大于产出,所以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它是不值的。”
“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保险不是一个金融产...或许说...它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产品。”
“它的意义不在传统的资产配置上,它是用来做风险对冲的,但它对冲的对象,不是其他金融产品,而是你们整个人生中的风险。”
“你们看那张图,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支出是一直都存在的。如果在某一年龄,因为疾病或者意外让我们人活着,但一段时间收入减少,甚至完全丧失,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这才是保险的意义,在这种时候,给你一大笔钱,让你度过难关。”
不得不说,这一连串的语音是有杀伤力的。过了好几分钟,小赵才率先打破沉默。
“那照你这么说,每个人都该买保险吗?”
“是的。”小李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不这么觉得,你这是站在保险从业人员的角度。”小赵反驳了他,“马云也买保险吗?他那么有钱,治病能花什么钱?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买保险吗?本来就没什么钱,还花钱让自己过得紧巴巴图什么?”
“人们都该买保险。区别只在于,在什么时候,买什么样的保险,对冲什么样的风险而已。”这种质问小李驾轻就熟,所以小李并不生气。
“就像我前面说的,保险对冲的是人生中的各种风险。不是只有得了大病,发生了什么意外而已,还有孩子教育的钱哪来,自己如何养老,怎么合理避税和把资产传承下去等问题。”
“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对赌。不过一头是你,另一头不是保险公司,而是人类所有的坏运气和坏事。”
发文时道琼斯指数大跌10%“好了好了,美股开盘了!你们猜美股是跌还是涨?”见气氛有些尴尬,另外两个朋友出来打了个岔,疫情期间,这样辩论辩论权当是锻炼身体了。
小赵没说话,但其实他承认。
比起财务自由,没有财务安全的自由,那都是虚胖。
保险是干这个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