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多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女性之美,在周朝,《诗经》中《卫风·硕人》描写齐女庄姜的外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它开创了博喻美人的先河,后世描写美人都有其影子。
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若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南朝萧纲在《咏内人昼眠》描绘了一幅睡美人图:“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鬓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这种动静态结合,色彩搭配烘托出一个十足的“氛围感”美女。
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李白: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于清波闲。皓齿信难弄,沉吟碧云间。李白将西施置于碧水蓝天之间,勾勒出云水间自顾怜惜的江南美人。
宋元期间缠足盛行,使得病态美达到了巅峰,女性因缠足而步履轻小,瘦弱的身体因重心不稳摇晃的身姿,被文人墨客所书写,它被称为“中国人感官形象力最精致的创作”
晏几道《浣溪沙》:”几摺湘裙烟缕细,一钩罗袜素蟾弯“
贺铸《南乡子》:”二十四桥游冶处,留连。携手妖娆步步莲“
明清小说盛行,讲究才子佳人,类似于当下偶像剧中的美女帅哥,而佳人多有良好家庭背景,知书达理
《平山冷燕》:中的山黛”生得美若珠玉,秀若芝兰,洁如冰雪,淡若烟云”
《宛如约》:中赵如子“生得脸儿雪白,发儿墨黑,唇儿通红,眉儿碧绿,身儿花嫣,腰儿柳弱“
小说中对女性容貌的刻画更加丰富细腻,辞藻华丽,自周代以生活之物博喻美人手法一直延续着。明清物质生产丰富,女性的服饰也越发华丽,关于女性的描写也更加妍丽。
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变做女孩的样子: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八戒眼中的女儿国国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鬓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赛过西施。
吴承恩所描绘的妖或是人在美上没有了界限,又似乎集合了古代美人群像。
博喻,氛围烘托,服饰装扮衬托···古美人的书写形象不空洞,却又仿佛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物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