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的态度会随着人生阶段,以及不同的经历而有所改变,甚至颠覆式的变化。
曾经,我对于早早结婚在家闲过日子的朋友很是羡慕,那是我咸鱼般期待的生活啊。睡到自然醒,起床就刷剧,日子全都是舒畅的味道。
后来,我经历过一次短暂的毕业之后的休憩。确实没有大冬天早起赶地铁的痛苦感了,也没有要面对领导的催促感了,一头扎进游戏中,日子也变得没日没夜。
然后,比想象中快的多地出现了焦虑感。我开始觉得游戏很无聊,觉得自己莫名的丧,觉得世界末日,甚至觉得一丝抑郁症的苗头在涌现。
而我们确实在孩童时期,赤诚地热爱着不学习。那些奔跑的游戏,那些躲猫猫的有趣,那些跳绳的干劲,都远比学习有趣的多。
人生似乎总是许多这种不甘心的状态,让人左右为难。其实,说起来是因为不从心,又不满足。
去年,和好久未见的大学同学约饭。她是一名县级学校老师,收入并不高,日子也趋于往复。但她脸上洋溢的自信和幸福感,无可掩盖,是我很久未从她人脸上见到过的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她跟我聊起,校长有意让她当班主任,参加评职称,涨工资。但她拒绝了,她觉得她很满意现状,不必要为了那些而让自己增加麻烦感。我当下暗暗诧异,因为长期在一线城市的高度竞争和焦虑贩卖圈内,我不能接受不上进的态度和想法。
但当我渐渐逃开焦虑圈后,才发现她的满足感是多么可贵。
人们一边不愿意满足现状,一边不做任何改变,本质里还是贪图侥幸的心思。这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以至于矛盾体总在激烈的斗争,谁也说服不了谁。更何谈满足感和幸福感呢?
不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和自己的心谈一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