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艺
大黄是一只狗,是我下乡到扶贫村时遇到的一只狗。
大黄全身长满金黄的毛发,所以我就叫它大黄。它有狼的基因,六分像狼四分狗样,谈不上威风凛凛,却也虎虎生风。
我下乡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从担任村第一书记起就认识了大黄的主人,他是村里的贫困户,叫袁大海(化名)。一辈子单身,快六十岁的他唯一的陪伴就是这只大黄。
起初我不喜欢大黄,因为我刚进村时,大黄离我的办公室也就是一百米左右的距离,冷不防对我狂犬几声,虽然我从小农村出身,但也怕被狗误伤,想一想狂犬病的后患,就不得不对它敬而远之。
好在有它主人带着,多数情况与主人形影不离,村里人也都不畏惧,我也慢慢放松了警惕。
袁大海是村里的搞笑人物,中等身材,脸黝黑显瘦,走起路来不太灵便,经常推一辆自行车出行,大黄始终跟随左右,村里交通不便,也没有定时公共车。他经常给村民到附近小商店捎点东西,村里的好心人也经常留他吃个便饭。他也是村里的模仿秀,模仿老太太形象惟妙惟肖,穿上女装从背影看更分辨不出真假。人们认为他有一点点智障,据说是吃了什么抱龙丸药品,有点傻乎乎了。他经常是人们取乐的对象,他性格随和,是大家的开心果。村民们在闲暇之余与他插科打诨,饭场子、广场上少不了他的踪影。
他喜欢穿红头花脑的衣服,大概也有个梦中情人,喜欢在媳妇大娘中来回穿梭。前几年,我们农行组织,以及我发动同学与亲友捐赠的衣服,还有村民给他的衣服,在他那间破窑洞堆的到处都是,你进他的家里几乎无法插足。他不管男女服装随意那么一穿,在别人的起哄声中扭一扭,出出洋相,大伙儿就会实实在在高兴一番。
贫穷的山村,山高地薄,靠天吃饭,年轻人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村里就剩下老弱病残,人数还不少,我们扶贫的重点也就在这些人身上。袁大海便是我们帮扶的重点对象之一。
他的帮扶责任人是市农行领导,多年服务三农,也曾和我同为三农金融工作多年,对农民的感情由来已久。自从得到帮扶,袁大海的生活开始有了变化。他原来一年收入寥寥无几,身体不好,几亩多地也是憋足了劲,靠天吃饭。帮扶领导给他送钱送物,关怀备至,他每次都乐呵呵地盼着领导来看他。后来,我们发展产业,贫困户每户分得八十多颗盆栽苹果,他也不例外,有了帮扶企业的产业扶持,那年他的收入超过了脱贫标准。到第二年我们将土地统一流转后,每亩有三百元的流转费用给他。再后来帮助他金融扶贫贷款分红,每年固定三千元收入,一年达到八千多元,对于他一个人来说,在山区绰绰有余了。
生活得到了改善,袁大海的笑容也多了起来,那只狗依旧不离左右,看到我也已经摇尾示好。他的房子破烂不堪,帮扶领导和村干部查看后,我们为他上报了危房改造,从申请到交工,也就不几个月的事。这期间,他暂到了另外一处老院子居住,那堆衣服也随他安放。
新房子眼看就能入住了,他很高兴地清理旧物,首先烧了一堆旧衣服。
天也会有不测风云。有一天,我正和村主任谈工作,电话里听到:大海出事了,从房子上摔下来了。让村主任赶快去医院。主任二话没说,开车去了邻村。原来袁大海在给邻村熟人帮忙盖房,意外坠地,昏迷不醒。随后传来的消息难以接受,昏迷中的他住了几天医院被抬回刚盖好的房子里,我进门看望他,只听见呼噜声,那只大黄在院外远远地看着我,它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遗憾,袁大海在昏迷中走了,他带着遗憾也带着梦想走了。我们少了一个帮扶对象,空荡荡的新房子少了主人,村民少了一个快乐的角色,大黄少了依靠。
我的扶贫生活随之有了不易觉察的变化,那个天天见面打招呼问长问短的人不在了,那只大黄却进入了我们工作队的生活。
袁大海走后,大黄一直没有离开,我也不在意,半年多了,突然有一天看见瘦巴巴的它望着我发呆。许是好久不见他的主人,许是饥肠辘辘难挨,它闻着我们的饭味警惕地过来试探着,想获得果腹之食。
我家曾喂过好几只狗,其中一只全身墨黑,与我形影不离,我当时在基层营业所工作,那条黑狗在我家院里居住。有一天我在班上,它竟然跑到了二十里外我工作的营业所找见我。接下来它天天追我,没办法我只好把它送了同事看家护院。再后来听说它病死了,至此我发誓再不养狗了,狗太忠诚了,我不忍心让它为我付出。
眼前的大黄又让我生了恻隐之心。我和队员们决定有空就照顾一下大黄。大黄和我们越来越近,每次看到我们的车就直奔下来。现在,一听大黄叫,就知道有人经过我们办公室附近。晚上,它依旧守在它老主人的窝里,并远远地守护我们。
我们从心理上接受了大黄,大黄也给扶贫队带来了欢乐。
大黄还有两只朋友,一只叫老黑,因毛色通黑,因为年龄大我这样称呼它。另一只叫小白,因为全身发白。老黑是村会计家的,小白的主人享受易地搬迁住了新楼,楼上养它不卫生,因此小白流浪在村里。三只狗经常一起出没,也常来骚扰我们的工作,老黑仗着主人与我们的关系,常常卧到办公室床底下不走,有时喂食只要它在,大黄和小白就不敢上去,小白也经常进入办公室,不过总是低着头,腼腼腆腆想讨我们喜欢,老黑和小白只有大黄的一半大身材,大黄经常关照小白,有次我们喂食的时候,它吃了几口东张西望,嗷嗷叫了几声,结果一会儿小白来了,它在旁边看着小白吃,有福同享的样子太招人喜欢了,大家更加偏爱它。
有只狗就多了一张嘴,每个星期我们要住五天四夜顺路捎一些馒头喂它,白花花的馒头的确舍不得,但也不忍心看它挨饿,救一条命总不是坏事,原先我们自己开灶总要多做一些给大黄留着,现在我们有了日间照料中心,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了吃饭的食堂,只好给它另谋生活。除了给它买馒头外,我还将餐桌上的残羹剩饭带回来给它。虽然我一向对那些吃宴席准备小塑料袋收拾残羹剩菜的行为有点反感,但现在为了大黄,我也顾不得体面了,每次有饭局就准备了打包的塑料袋给它收拾吃食。几个队员也把家里的快过期的食品拿来喂它,这条大黄牵挂着大家的心。
时间久了,村民们看到我们关照大黄,也开始议论纷纷,说这只狗如何如何,言语间对大黄的存在另有解读,比如,它可能不吉利,给袁某某带来了厄运;比如,它偷吃了某某的鸡,甚至说咬过人。我起初当耳旁风,但听的多了,后来每次看到它也有了一丝戒备。
然而,看到它一如既往地见到我摇头摆尾,我就打消了戒备,对它仍然关爱有加。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门前不远处走着,不经意脚下碰着一块看上去像人脑袋的东西,吓了我一跳,我是高度近视,抬起脚踢了一下,看出这块东西有獠牙,才知道不是人骷髅,心里悬的心放下了一半。那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我就把它踢一边,没有理会。晚上躺在床上又想起那个骨头来,我忽然想到是不是野猪,狼一类的头骨,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喜欢根雕,对这些东西自然敏感,于是,翻身起床,摸黑去办公室旁边的戏台下找见了那块被我踢过的骨头,拿回用水清洗了好几遍,这一下子喜出望外,我上网对照查看一下相关图片,这果然是一个野猪头骨。而昨天除了大黄没有什么人来过,很明显是大黄叼来的,我寻思着那么多人路过不屑一顾,唯有我不经意中碰到,让我见到了真正的野猪牙,这可是变废为宝了,或许大黄在报恩,我如果不照顾它,这种概率几乎为零。之后,我对大黄越发宠爱了。
就在我跟大黄和谐相处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没有看到它了。向村里人询问,都说没见。丢了,被狗贩子逮走了?不祥之感充斥心头。
那天中午,我开车行驶在柏油马路上,出于本能想找寻大黄的下落。路在车下向前延伸,我的思绪回到了这几年的工作日程来,这条路是我们去年开通的旅游路,也是扶贫路、致富路,这几年村里也有了客车来往,更可喜的是我们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产业有了龙头企业,旅游景区引来了外国游客,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之一。全村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老百姓安居乐业,乡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村里还有了锣鼓队,大家经常在一块排练节目,唯一的遗憾就是少了那个男扮女装的袁大海。想起前几年坑坑洼洼颠簸的下乡之路,想起我们奋力扑灭山火的情景,想起我们一道和老百姓抗洪救灾,也想起袁大海的意外事故没有来得及享受更多的扶贫成果,也想起这些年扶贫工作的酸甜苦辣.....
就在我思绪万千时无意中看到路旁拐弯处的岩石上睡着两只黄狗。我放慢速度,一眼看出大黄也在,我的到来并没有惊扰它们。我的天啊!原来另一条黄狗和大黄差不多,我一下子意识到,大黄可能谈恋爱了,心中一喜,马上离开,不想打扰它的好事了。回到办公室后,这些天来悬着的心也就落下了。
好长时间又见不到大黄了,我猜它度蜜月了,说不定哪天还会带着它的家口们回来。反正有个着落,也用不着操心了。就在我畅想美好的时候,附近村里发生白翎虫病,全市安排捕捉流浪狗灭虫工作,大黄又迎来了命运的挑战,我们村干部也给政府作了汇报。听说流浪狗集中管理,我觉得更好,总算有个着落。可是,大黄好像知道了这一切事态,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不知道它想什么,也没有办法找见它。扶贫收官之年就要结束了,青山绿水,人与自然,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让我充满信心。
大黄的去向成谜。我想,凭着大黄的勇敢和本事,它肯定会找到一个很好的去处,从而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我从心里盼望着大黄能够静静地享受那悠长而平淡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