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言两语系列
初读《智识的生产技术_[日]梅棹忠夫》

初读《智识的生产技术_[日]梅棹忠夫》

作者: 最爱可乐 | 来源:发表于2019-11-11 14:57 被阅读0次

    序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技艺的掌握不在于传授而更在于习得,学艺者如果没有求学的积极主动性就不会有进步。

    学校只是教给了我们应试教育的技巧,教给了我们考试的知识和重点内容,但他们从来或者很少讲获取更多知识的学习方法论,方法论就是我们做事的原则,做事的框架或者边界。

    老师灌输过多,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而不懂积极主动学习;学校不教学生获取知识、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生活中,事情是做不完的,问题也是解决不完的,我们应该去培养自己从现象中抓取本质的能力,从平时做的事中,从解决的问题中,从生活获得的信息中,提炼出做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自己观点的能力。

    如何阅读,如何书写,如何思考
    如何观察记录,如何构思,如何整理

    智识生产:用我们的大脑,以人们能够明白理解的方式,来提出新的信息。
    智识生产:凭借人类的思维活动进行的智识信息的生产。

    体力劳动生产物质或能源。
    感觉性、肉体性的信息生产:歌舞表演、烹调美食

    最大的误区之一是把看专栏,听讲座,读书看电影等等信息“输入”当作为智识生产的核心。这些只是智识消费而已。物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比如造车和买车之别,没有人不清楚。但是人们却往往会模糊智识消费和生产的距离。“我买了”≠“我能把它做出来”,同样,“我读了”≠“我懂了”≠“我能把它写出来”。

    智识生产技术的关键点:多思多想,付诸实践。

    万维钢《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智识它包括智慧和见识。要想理解这个现代世界,乃至做些决策,就得有这种智识。

    1.发现记事簿

    发现笔记:达芬奇会将每天看到所有新奇的东西记在一个笔记本上
    锻炼准确观察、缜密思考、凭空遐想的能力
    有效素材的积累方法
    捕捉发现、灵感

    一页一事
    编写索引

    我们的记录就是记录发现,发现那些新的事项,发现那些过去曾经困扰我们,当下突然想通的事情。所以发现就是我们记录的全部意义。

    2.由笔记本到卡片

    笔记本式的记笔记方法,非常适合保存资料,但特别不适合记录和整理资料,因为你是不能够把这个资料前后做调整的。

    如果有一种笔记本可以增加纸页、变更顺序、分类整理。

    每次用笔记本记完之后,还得整理成卡片,进行后续工作。之后就想何不直接用卡片呢。

    3.卡片及其使用方法

    A6开本10.5x14.8cm

    卡片的几个关键点:
    京大型卡片,B6开本,12.8x18.2cm,105 克。
    纸质:耐用好写。快速书写,经常翻阅。
    标题:之后索引简单。
    一卡一事
    不用刻意去分类

    卡片的妙用在于帮助大脑卸载。
    卡片是为了忘却而书写,“记录,以便忘却。”或者是“不装进脑海里,而装进卡片里”。卡片可以帮助大脑卸载认知负荷,减轻大脑信息处理压力。

    诚然,一张张卡片的确是一种经验与知识的记录,但是我们将它制作成卡片,其目的并不是要将知识再分类,储存。用好卡片,那就是操作卡片,进行知识生产作业。在操作卡片的过程中,最最重要的是重新组合,将知识与知识翻来覆去进行多方组合,或者翻来覆去进行多方排列。

    卡片的神奇在于卡片与卡片之间的重新组合交互生发新思想。卡片写多了,形成积累,目的不是为了分类存储,而是重新组合,创新思想。与其说卡片是一种积累装置,倒不如说它是一种创新装置。

    在某种意义上说,卡片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将人们肉眼难以辨识的脑细胞功能展示在人们眼前,或者说,它是要通过人们肉眼可以辨认的形式,在人体外部操作,助推人们在脑海里进行作业。

    4.剪贴与标准

    5.整理与事务

    整理是功能性秩序的问题,整顿是形式性秩序的问题。

    整理得体:我们需要的东西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唾手可得。
    原则:一是确定位置,二是物归原处。

    四个智识生产空间:材料处(卡片稿纸)、工作室(阅读写作)、办公室(日常事务)、资料室(素材书籍)。

    个体发生是系统发生的简单而短暂的重复。

    6.读书

    梅棹的读书法:

    第一遍通读,先从头至尾、一鼓作气地通读完,理解作者写书的思想。边读可以边画线或在空白处写感想。

    第二遍理读,找到通读时的画线和书中的重点,加深领会作者的创作思想,理清脉落,写成读书卡片、读书笔记。全书大意、感想、评价等。读完一本书通常写3-30张卡片。

    第三遍穿插堆读,书读完后并不是立即收起来,而是与其它书一起堆放在眼前。有时候读完来不及写笔记,就先堆放着。刚读完书的那种强烈印象渐渐脱水淡化,看法也逐渐冷静,这时候写笔记就相对客观。

    双重读书法
    作者的思路,重要之处。作者想表达的重点,逻辑结构,文章脉络。
    自己的思路,有趣之处。 主线无关,自己感兴趣的点,瞬间火花。

    卡片读书法,即写读书笔记的读书法,将作者的思想树转化成自己理解后的信息树,内化成自己的智识资源,只等时机成熟转化成显性知识,或者在与其它内隐智识资源碰撞时,产生火花,交互共生新思想新信息,这样的读书便有了创造意义。

    7.由笔到打字机

    8.信函

    9.日记与记录
    Field note现场笔记,记载行动过程、观察结果、思考的问题等(行动、事件、体验)。

    10.稿件
    稿件:为变成印刷品而撰写的文章。

    11.文章
    撰写文章的两个阶段:
    第一,归纳总结自己的思路;
    第二,将归纳总结的思路实际写成文章。

    小札法:将卡片恰如其分地排列起来就能构成文章的逻辑框架了。
    以卡片的形式将自己脑海里面的所思所想展示与自己面前,翻来覆去进行排列组合,容易发现新的关系。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风格感觉》所指出的:“写作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组织为线状展开的文字。”

    结语

    最好是能够有一个《当代智识的生产技术》,来介绍一下电子信息时代,我们如何来管理自己的智识创作。

    一如原子发现之于物理学,细胞发现之于生物学,梅棹忠夫所发现的“卡片”——之于智识生产领域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只有一个关键词,‘记时’:它是对时间莫可名状的把握;而梅棹忠夫《智识生产的技术》只有一个关键词,‘卡片’:它是对创作神秘色彩的降维。

    卡片钟爱者,纳博科夫,钱钟书,吴晗,凡尔纳…...

    抛开具体细节:有哪些哲学思想可以借鉴?
    一:用有限封装无限。
    二:记忆外部化。不是记忆工具,而是记忆外包工具
    三:格式标准化。
    四:量变引起质变。随身携带,随时查看,排列组合,写成文章。
    五:带着自己的视角来过滤书籍。读书两问:作者在说什么?我get到什么?
    六:逼迫自己养成习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智识的生产技术_[日]梅棹忠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et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