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地,在东北也叫趟地。
现在的农村,会干这个活儿的越来越少,知道的人也将会越来越少。
我从初二的暑假开始,就跟着我爹趟地。
当时农村已经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好几年了,每家每户的农活都是自己干,这就突然之间看出来人多力量大、男人多的优势了。
一牛、一犁、一人
趟地这个活,简单地说,一牛、一犁、一人。
一牛,是指一个强壮的大公牛(牤牛,或者犍牛,即被阉割过的公牛),如果是母牛或者不太强壮的牛,就得需要两个;如果是马或者骡子,肯定也是两个。
一犁,当时还是木身铁铧犁,
一人,是指厉害的人,一个就可以了,自己赶牛(或者马、骡子),自己扶犁杖,如果人是没有经验、身体不强壮或者牛马骡不好指挥,那就得两个人。
我爹还是有经验的,自己就可以了,但是为了锻炼我,就开始带着我学趟地。
开始的时候,我肯定是不可能扶犁的,力气不够,主要是一丁点儿的经验也没有,就在前面牵着缰绳赶牛。
实际操作
这是多简单的事儿!
我爹给我讲了好几条要领和注意事项,我频频点头,心里想,你太小看你儿子了,都是初二的学生了,身高也170多,这点儿事儿不比做作业简单多了?
结果一上手就发现真不简单。
两个牛拉一副犁,两个牛的要同步,且要使同样的劲儿,否则,后面的犁不走直线,就可能把地垄给犁偏了,还有就是有的地垄不是直线的,要事先预判,指挥协调两个牛的速度、力度,能均匀、缓和地拐弯儿。
尤其可气的是,说有的人是狗眼看人低,牛马骡这样的牲口也看人下菜碟——顺从与欺生都有可能,你是新手或者没有气势,就指挥不了它们,或者它们阳奉阴违,趁你一丁点儿的疏忽,就给你找麻烦。
尽管我牵着缰绳,手里还拿着鞭子,但是两个牛就是走起来蹩蹩楞楞的,不是跑偏了,就是忽快忽慢,于是,我爹手里扶着犁,还要看着老牛,及时提醒我,有时候停下来讲原因,告诉怎么办,给我弄的裤腿子上都是土、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里满是不好意思。
几天以后,我爹在前面赶牛,让我在后面学扶犁。
这个难度也非常大,一是保持犁的稳定性,二是犁要走直线,三是不同的庄稼、不同的土质不同的坡度要及时调节犁的深浅度。
我手忙脚乱地学了两三天的时间才掌握个大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