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诗经吟诵群又重新分群了,有两个熟悉的老师进了新群一天后又被改领进了新的小群,我依然在,突然有点小窃喜。
在分大群之前的一段时间,我和熟悉的两位老师的分数都不够指定的最低级别——七级。老师曾说过,重新分群是让那些够级别的学员和建了团队吟诵的学员进。我们级别不达标,也没建吟诵团队,当时我们都担心再分群就不让学了。后来老师不管发起什么直播,我都去里面蹲一蹲,就算没时间听课,也在里面待够时间挣挣分数。终于在重新分群之前我达到了七级。不过又分群时,另两个老师不够七级也进来了,我正替她们高兴,可是很快她们又被领出群到别的群了。我以为以后我也得帮她俩听着课,课后好分享给她们,可是听完今天晚上老师在群里的一番谈话,我才明白过来,不是她俩级别不够被领出去了,是我最落后依然留在这个群里了。
原来,重新分群时所有的学员都进到了这个群里,然后志愿者根据平时学员们的表现又挑出最优秀的和格外优秀的另建了两个群。最优秀的在太阳群,次优秀的在月亮群,其余的都留在星星✨群。再听,原来星星✨群里的人都是不写学吟心得的。
说起学吟心得,想起学到第36首诗之后,老师重新提了要求,说以后写学吟心得不强制了,依然愿意每篇都写的写申请,并且把前面写过的心得也都交上去。我一听不强制写了,心里立刻松了一口气,因为我不想每次都写了。所以我也不想写申请。再说了,写申请也白搭,因为前面36首诗的学习心得我没都保存下来。就凭这点,老师也不会同意让我通过的。我不愿再写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知道的东西太少,每次写学吟心得,除了把诗意翻译一下,基本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了,和那些学得那么高大上的老师相比,我每次搜肠刮肚写的那点文字很有点像无病呻吟,太小儿科了。说起这个,我又想起跟着“《教师的使命》核心共读群”读书交流时,我曾参加过一次分享,结果分享结束后,我都感觉不好意思了,我那是分享了些什么啊,那么肤浅!和一次次分享的老师们比,我根本就是没领会透书的精髓。最为一个教语文的老师,我暗暗地无地自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抢这样的机会了,这样的活动也不敢参加了。别人的知识就是汪洋,哪片水域都连着,而我的知识就是一条浅浅窄窄的小水沟,只有一点小水流慢慢地往前淌,想连哪里都连不上——极度缺知识啊!知识少了,读书不深刻,表达不明确!所以,学吟到第36首时那次的改革,我毅然决然且欣喜地放弃了继续写学吟心得,不打算再遭那个罪丢那个人。
今天,老师说起太阳群里都是些自觉写学吟心得的,并指出我们群里这些是自己放弃了自己,还把太阳群里那些写的好的心得发给我们看。老师指责我们说,上次说可以不写了不是不让你写了,而是写了可以不发群里,但不能不写。老师还指出一直写着的学员进步有多大。听着老师的训诫,我突然觉得,我以为的自律全站不住脚了。老师让交的每一首诗,我都认真学吟,每次交到最后不是我拖拉,是我总想精益求精。听听好多老师交的吟诵作业,吟诵跑调的有很多,我觉得那是些应付作业的,既然想学就不该这样。可如今再想想自己,其实老师说可以不交的作业——比如悼亡诗,我连学都不学。还有,自从老师说可以不交吟诵心得,我听课学习都不那么认真了。我想,如果每一首诗老师都说不用交作业,估计到现在我会不了几首。真的是就算愿学,很多时候也需要有制度强制着,否则“人性本懒”就会发挥到极致。
其实,就算做不好的事,也需要坚持做。可能做着做着就进步了,就越来越好了,而不做,永远没有进步的机会。想想自己的学习之路,这一点都不假。
自己是个成年人,是老师,没有了强制都会对自己放松要求,自律性差的孩子学习就更是这样了吧?所以,不管是自己还是学生,有时候逼一逼,还是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