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投资·理财
新年对于未来市场的一些判断和思考(连载一)

新年对于未来市场的一些判断和思考(连载一)

作者: 波波大叔的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19:01 被阅读12次

          2018年,各个国家、经济体陷入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区块链的扭曲、股市的低迷、地产的崩盘,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等都无法用一个清晰的逻辑去解释当下发生的事情,今天最大的挑战和选择是什么?我们该注意什么?我们该教给孩子们什么?

          年末的权健事件导致了直销产业全面的溃逃,它只是一个行业的缩影,资金盘、P2P、空气币、微商等各个项目全都在这一年灰飞烟灭,大量的“自由职业者”给这个世界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隐患,那背后到底是什么催生出来了这些问题,是实体经济的不景气?还是政治因素?今天的世界到底在发生着什么?各种事件更深层次的含义又是什么?

          全球化的世界给我们的个人行为和道德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个人都被困在许多无所不包的蜘蛛网中,这张网一方面限制了我们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把我们最微小的举动传送到遥远的地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可能对地球另一端的人甚至动物产生影响,某些发生在单个人身上的事可能会出人意料地引发全球性事件。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和网络的连接越来越多了,信息化时代到底会带来什么?

          这不,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在家闲来无事,过完年还得回到市场,那正好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从新审视一下,从另外一个视角好好的去深入的思考一下当下,去判断未来的市场,到底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能做到的也许就是在这个新旧交替不断加快的时代,守护好自己罢了。

          第一章节 当今世界

          第一节 你过的还好吗?

          清晨,枕边的闹钟响起,老黄已经没有了跑步的习惯,生活的压力让他渐渐的变得更慵懒,已经十点了,随便在大街上点了一份肠粉,边吃边刷着抖音,虽然短消息不断的提示信用卡、网贷已经逾期,但看看抖音里的小姐姐会让他暂时忘掉那些烦恼,卖肠粉的大姐这时准备收摊了,要抓紧回去用一天的时间再把明天的材料准备出来,虽然没有任何节假日,但每天都能卖几百份,她很辛苦,生活完全足够了。老黄今天约好了要去一家区块链公司去了解项目,这是一个朋友介绍的,上次的一个项目也是跟着他这个朋友做的,是一个消费返利平台,可惜老板卷钱跑路了,老黄这两年也是点背,近四十了,曾经也是学校里的学霸,在国企呆了好多年,后面倒闭了,就去做了一个企业,传统的,好过一阵,前两年就关门了,这个年纪找工作也不好找,后来就干脆在家炒炒股票,投资点项目什么的,目前为止,所有的积蓄基本上也都没了,还欠了信用卡、网贷一大堆。这不,听朋友说现在区块链项目是主流,想去了解了解,他心里也打定了主意,这次一定要谨慎,不能像以前那些项目那样再亏钱了。

        小云在大楼下等了老黄一会了,今天她无论如何也得让老黄把这个新推出来的数字货币买了,这样就能赚一笔不少的分佣以应付外边那些讨债者。约定时间到了,老黄和小云一起去了这家开发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公司里面有很多的投资者,今天的路演会大部分人都是被邀请过来的。会议进行的很顺利,演讲者慷慨激昂的将区块链技术变成了未来的人们获取巨额财富最好的方式,仿佛股权、房产等这些曾经辉煌的产业已经完全没落了,虽然事实也是如此……

          一个月后,傍晚,老黄坐在海边,手中的烟卷已经烧到了头,思绪回到了一个月前、半年前、一年前、两年前……,每一次的投资都不断的验证着自己的失败,身边的手机不停的在响,不过已经麻木了,银行的催款电话已经习以为常了,老黄这些年只能不断的给自己打气,因为他相信未来一定会好起来的,他拍了拍身上的沙子,骑上了一辆共享单车,看到小黄车他心里好受多了,因为这里面还有他以前的投资,这个公司也快上市了,他对共享经济模式充满了信心,回去的路上远远的看见了小云在和一个阿姨侃侃而谈,旁边的阿姨拿着装满了保健品的袋子,老黄没有去打招呼,心里面默默的拜访了一下小云的祖宗,就骑着车子向远方而去了。

          这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我们身边应该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碰见过,甚至我们可能就是故事里的主角老黄或小云。2018在一片凄惨中已经悄然过去了,实体经济的不景气、金融市场的低迷、大国之间的贸易站、货币增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已经让我们喘不过来气了,加上资金盘、返利网、传销、空气币、p2p的崩盘和跑路,让当今这个社会的我们越来越感到迷茫、失落、悲伤、难过,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曾经的繁华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的一干二净,我们的生活原本应该是周末在陪孩子,早上在锻炼身体,假期在远行,那些曾经的幸福被无尽的贷款、信用卡等各种债务拖累的身心疲惫,曾经那个向你借钱的朋友、同学们呢?却消失了。手机已经变成了我们的精神食粮,抖音、快手、游戏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碎片时间,地铁上、聚会中、工作时各种信息如雪花般扑面而来,各种投机主义,各种挣快钱的方式层出不穷,短短十几年,我们住进了装修的精致的房屋,我们开上了配置齐全的小轿车,我们在富丽堂皇的酒店住宿,我们在商品丰富的商场购物。美团外卖改变了我们的用餐方式,滴滴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科技形式所取代, 随着破坏性创新造成的科技颠覆步调加速,这种迷失方向、末日将至的感觉还会加剧。

          不论是政治人物还是普通老百姓,光是要了解新技术就已经很勉强,更别谈要规范新技术的爆炸性潜力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可能是改变世界最大的一个因素,但领导互联网革命的主要是工程师,而不是什么政党。你也没投过什么关于互联网的票吧?各种社会体系到现在连敌人是谁都还摸不清楚,也很难说真有什么方法应对人工智能兴起或区块链革命之类的冲击。今天,计算机运算已经让金融体系变得极为复杂,以至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而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改进,金融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没有任何人类能够理解的领域。这对政治运作会有怎样的影响?会不会有一天,政府得乖乖等着某个算法的决定,看看预算是否得到批准,税制改革又能否通过?与此同时,点对点的区块链网络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可能会让货币体系彻底改变,激进的税制改革也就难以避免。举例来说,未来的交易可能多半无须再使用本国货币甚至任何货币,国家将不可能再针对货币所得来收税。因此,政府可能需要推出全新的收税方式,例如可能针对信息来收税(在未来,信息会成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在大量交易中唯一交付的东西)。在政治体系再也无钱可用之前,它来得及应对这个危机吗?

          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双重革命不仅可能改变经济和社会,更可能改变人类的身体和思想。人类在过去已经学会如何控制外在世界,但对我们自己的内在世界多半无力掌控。我们知道怎样拦河筑坝,却不知道怎样阻止身体衰老;我们知道怎么设计灌溉系统,却不知道怎么设计大脑系统。如果有只蚊子在耳边嗡嗡扰人清梦,我们有办法杀死它;但如果有个想法回荡脑海令人难以成眠,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怎样才能“杀掉”这个想法通过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我们将会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内在世界,也能设计和制造生命。我们将能学会如何设计大脑、延长生命,也能选择消灭哪些想法,但没有人知道后果会如何。人类发明工具的时候很聪明,但使用工具的时候就没那么聪明了。单纯兴建大坝拦截河流并不难,但是要预测这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实在不容易。同样,只是改变我们意念流动的方向,比预测这对个人心理或社会系统有何影响轻松得多。

          在过去,人类得到了操控周围世界、重塑整个地球的力量,但由于人类并不了解全球生态的复杂性,过去做的种种改变已经在无意中干扰了整个生态系统,让现在的我们面临生态崩溃。在21世纪,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会让我们有能力操控人体内部的世界、重塑自我,但因为我们并不了解自己心智的复杂性,所做的改变也就可能大大扰乱心智系统,甚至造成崩溃。

          一般人可能不懂什么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却隐隐感觉到自己已经被未来抛弃。1958年,虽然我们的父辈生活也很艰苦,但不断有人告诉他们,他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所在,宣传海报上经常把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描绘成一副英雄形象,让人感觉“海报上画的是我!我是未来的英雄!”

        到了2018年,一般人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无足轻重,如同草芥。TED 演讲、政府智库或高科技研讨会上,总有许多神秘的词语被不断提及:全球化、区块链、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但对一般人来说,这些好像和自己都没什么关系。曾经的故事,是一套关于普通人的故事。如果未来成了生化人、网络算法的世界,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故事如何才能继续有意义地讲下去?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曾经,社会发展只要搭配经济增长,就能神奇的平息棘手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政治矛盾,无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信徒与无神论者、原住民与移民、欧洲人与亚洲人之间都能和睦相处,靠的就是每个人都能分得一块更大的蛋糕。只不过前提是蛋糕必须不断变大。但是,经济增长非但无法拯救全球生态系统,反而变成了生态危机的成因。经济增长也无法解决科技颠覆的问题,因为增长正是以越来越多的破坏性创新为基础的。

          市场经济鼓励人民有高远的期许,每一代人都享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优良的医疗保健、更高的收入。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由于科技颠覆,再加上生态崩溃,年青一代就算只是维持现状,都已经算是幸运。

          因此,我们总是需要为世界创造出更新的故事。正如工业革命的动荡激发出20世纪的创新思想,接下来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可能需要新的愿景。接下来几十年的特征可能就在于强烈的自我反省,以及建立新的社会和政治模式。我们能不能再次像20世纪30、40年代和60年代的危机之后那样重塑自己,变得比以往更加璀璨?传统的宗教和文化,又能否提供无法给出的答案,并且运用古老的智慧来塑造最新的世界观?或者到了我们和过去彻底分手、打造一套全新故事的时候,非但不再只谈旧神祇和旧民族,甚至还要超越平等和自由这类现代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是信用危机?还是?

          信用危机一般是伴随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产生的。由于改革开放导致了市场繁荣,商品价格上涨和利润优厚,大量信贷被投机者用来从事投机活动,炒房、炒股、信用膨胀大大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当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时,大量商品滞销,生产停 滞,市场萎缩,信用就会急剧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债权债务的连锁关系发生中断 ,整个信用关系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信用危机。不仅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引起了周期性的信用危机,而且信用危机也加深了生产过剩危机。商业信用的停顿使过剩商品的销售更加困难,银行信用的混乱更加加重了过剩商品的销售困难,从而使生产过剩危机趋于尖锐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使信用危机趋于复杂化。信用危机不只是发生在周期性生产过剩的问题之上,而且随着信息化进程和大数据的放大使用,信用卡、网贷等新型金融工具层出不穷。曾经,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时,政府推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发纸币,放宽信贷,降低利息率,借以刺激投资,结果造成纸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从而使信用危机表现为经常性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然而现在则因为科技的进步,这种杠杆效应更加的被放大了无数倍。

          个人和企业不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和各种网络贷款,贷款利息的无底线升高,融资渠道的匮乏,另一方面则因为证券市场疲软,而银行资金又占压在证券投资和地产上。 使得借贷资金极其缺乏和利率急剧提高。在危机时期,人们都追逐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用以偿还债务,避免破产,因而借贷资金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借贷资金的供应却由于存款的大量提取而锐减。借贷资金市场的供求不平衡,求大于供促使利率急剧提高。在证券市场方面,近两年证券行市不断跌落。原因是企业股息降低、利率提高和有价证券供过于求。

    大量资金被用于基建、地产领域,促生出了更多的泡沫也催生出了大量的虚假繁荣,豪车、美女、奢华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导致现在大部分的人急功近利,从而慢慢的习惯了投机,越投机泡沫越多,泡沫越多越投机,造成了恶性循环。各种骗局、资金盘、传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不断的被骗不断的被割韭菜,于是我们被割了韭菜以后又去割别人,逐渐形成了你不信我,我不信你,大家在互相猜忌中去从事着各种伪项目,好好的区块链技术变成了骗子的温床,资产证券化变成了传销的最新表现形式,企业直接融资的命脉股权投资变成了一个个诺大的庞氏骗局,这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正在逐渐的瓦解,我们的先辈用鲜血筑起的共产主义信仰长城正在被拜金、贪腐、内幕交易、各种骗局逐渐瓦解。

      信用,那个我们曾经视为立人之根本的东西,貌似离我们越来越远。

          第三节 面对困惑,生存还是毁灭

          整个世界陷入到了一个人类从未有过的困境里,宗教、主义、信仰那些支撑着我们人类进步的法宝正在褪去它们的光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这些被科学家和寡头们所津津乐道的先进科学加速了光环的褪去,整个人类面临一场大的危机,这个危机是无形的,因为这是一个数字的时代,这个危机又是有形的,因为它正在加速我们的贫富分化,这个危机是世界的,因为经济全球化谁都逃不开干系,这个危机是属于每个组织和个人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现在都不好过。

          我们现在还处于一种幻灭和愤怒的虚无主义时期。人们已经对旧的故事失去信心,但也还没能接受什么新的故事。所以,接下来该做些什么?第一步是缓和对末日预言的反应,从恐慌转为困惑。恐慌其实是一种傲慢,是自以为完全知道世界正在走向毁灭;困惑则是比较谦逊的态度,也就能看得比较清楚。如果你现在觉得想跑到大街上大喊“世界末日来了!”那么你要告诉自己:“不,不是这样。我其实只是不知道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已。” 我们必须要试着澄清某些令人困惑的新的可能性,然后谈谈该怎么往下走。然而,在探索人类困境有无解决方案之前,需要先了解科技带来了什么挑战。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革命刚刚起步,它们究竟对目前的危机该负多少责任还有待商榷。对于人工智能本身以及它对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伯明翰、伊斯坦布尔、圣彼得堡、上海和孟买的大多数民众都只是隐隐有个感觉。但毫无疑问,科技革命的力度在未来几十年会持续增强,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艰难考验。任何故事如果想要得到人类的青睐,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能否应对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这样的双重革命。不管是什么主义、民族、伊斯兰教或者什么新的信仰希望自己能够塑造2050年的世界,除了要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和生物工程,还得把这一切融入一套全新而合理的叙事之中。

          想了解科技挑战的本质,或许就业市场是个最好的起点。自2015年以来,我开始互联网创业了,到了中国很多地方,和政府官员、商人、社会实践者和学生谈到了人类的困境。每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和生物工程这些话题让他们感到厌倦或不耐烦时,通常只要用一个神奇的词语就能让他们精神抖擞起来:工作。科技革命可能很快就会让数十亿人失业,并创造出一个人数众多的新无用阶级,带来现有意识形态无法应对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讨论科技和意识形态,可能听起来十分抽象,与我们距离遥远,但说到大规模失业这种再真实不过的前景,人人都无法再冷漠下去。

          我们完全无从得知2050年的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普遍认为,机器学习和机器人将改变几乎所有的工作,从制作酸奶到教授瑜伽都无法幸免。但谈到这项改变的本质及紧迫性,各家观点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只要10~20年,就会有几十亿人成为经济上多余的存在。但也有人认为,从长远看来,自动化的影响还是会为所有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繁荣。那么,我们究竟是真的处于危险动荡的边缘,还是这只是某些歇斯底里的妄言?这很难说。早在19世纪,就有人担心自动化会造成大量失业,但至今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自工业革命拉开序幕以来,机器每抢走一项旧工作,也会至少创造一项新工作,而且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次情况不同,机器学习将会真正让整个情况彻底改变。

          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过去,机器主要是在原始的身体能力方面得以与人类竞争,而人类则在认知能力方面享有巨大优势。因此,随着农业和工业迈向自动化,就出现了新的服务业工作。这些新工作需要人类拥有独特的认知技能,包括学习、分析、沟通等,特别是必须理解人类的种种情绪。然而,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认知技能上超越人类,包括理解人类的情绪。 而且,除了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之外,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第三种能力可以让人类永远胜过机器。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关键点是,人工智能革命不只是让计算机更聪明、运算得更快,还在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有诸多突破。我们越了解是哪些生化机制在支撑人类的情感、欲望和选择,计算机就越能分析人类行为、预测人类决策,并最终取代人类的司机、银行经理和律师等。

          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让科学家能够“破解”人类,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究竟是如何做出各种决定的。事实证明,我们从选择食物到选择伴侣,都不是出于什么神秘难解的自由意志,而是数十亿神经元在瞬间计算各种可能性的结果。过去大受赞誉的“人类直觉”,其实只是“辨识模式”罢了。 优秀的司机、银行经理和律师,对路况、投资或谈判交涉并没有什么神奇的直觉,只不过是辨识出了某些一再出现的模式,于是能够躲过漫不经心的行人、拒绝无力偿债的借款人和识破图谋不轨的骗子。但同时也证明,大脑的生化算法距离完美还有很长一段路。大脑会走捷径,会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快速找出答案,而且大脑的回路也显得过时,整套机制适合的是过去的非洲大草原,而不是现在的都市丛林。这也就难怪,即便是优秀的司机、银行经理和律师,也会犯下愚蠢的错误。

          这意味着,就算是那些原本认为依靠直觉的工作,人工智能也能表现得比人类更好。人工智能不会比人类更有那种难以言喻的第六感,但如果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懂得计算概率和模式识别,听起来可信度就大了许多。

          特别是,如果某些工作需要“关于别人”的直觉,人工智能的表现就会优于人类。许多工作(例如在满是行人的大街上开车、把钱借给陌生人、商务谈判等)都需要准确评估别人的情绪和愿望。那个孩子会不会突然跑到马路中间?这个穿着西装的人是不是打算从我这儿一借到钱就消失?那位律师的威胁是认真的,还是只想吓吓我?只要我们觉得这些情绪和欲望是来自某种非实体的心灵,计算机就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司机、银行经理和律师。原因在于:计算机怎么可能理解“心灵”这种神圣的创造物呢?然而,如果这些情绪和欲望实际上只不过是某些生化算法,计算机就没有理由无法破译这些算法,而且它们的成绩一定比任何人类都要好。

          不管是司机预判行人想往哪儿走,银行经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好坏,还是律师衡量谈判桌上的气氛,依赖的都不是巫术,而是在他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大脑就会通过分析面部表情、声调、手部动作甚至体味来识别生化模式。人工智能只要搭配适当的传感器,绝对可以把这些工作做得比人类更精确、更可靠。

          因此,失业的威胁不只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兴起,还因为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要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仪走到劳动力市场,这条路肯定是漫长而曲折的,但花个几十年总能走完。脑科学家今天对杏仁核和小脑的研究,就有可能让计算机在2050年比人类更适合担任精神病学家和保镖。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侵入人类,在以往认为专属于人类的技能上打败人类,更拥有独特的非人类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差异不是程度高低的问题,而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人工智能特别重要的两种非人类能力是“连接性”和“可更新性”。

          人类都是个体,很难将所有人彼此连接,从而确保他们都能得到最新信息。相反,计算机并不是彼此相异的独立个体,因此很容易把计算机集成为一个单一、灵活的网络。所以这样说来,我们面临的不是几百万台计算机和机器人取代几百万个工人,而是所有作为个体的工人都会被一套集成的网络所取代。因此,讨论自动化的时候,不该把“一位司机”的能力拿来和“一台自动驾驶汽车”比较,也不该把“一位医生”和“一位人工智能医生”进行比较,而该拿“一群人”的能力和“一套集成网络”进行比较。

          举例来说,交通规则时有调整,但许多司机并不熟悉,于是常常违规。此外,每辆车都是独立运作的实体,所以当两辆车到达同一个十字路口时,司机可能会误读彼此的意图,于是发生事故。相反,自动驾驶汽车是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所以两辆自动驾驶汽车来到十字路口时并非独立运作,而是属于同一套算法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因沟通不畅而发生事故的机会也就大幅减少。此外,如果交通部门决定调整某些交通规则,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能轻松地在同一时间更新程序;除非程序出错,否则大家都会遵守新的规则。

          同样,如果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出现某种新的疾病,或者某实验室研制出某种新药,目前几乎不可能让全世界所有人类医生都得知相关的最新消息。但相较之下,就算全球有100亿个人工智能医生,各自照顾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仍然可以在瞬间实现全部更新,而且所有人工智能医生都能互相分享对新病或新药的感受。连接性和可更新性可能带来的优势巨大,至少对某些工作来说,就算某些个人的工作效率仍然高于机器,但合理的做法将会是用计算机取代所有人类员工。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不再工作时,我们要去干什么?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相结合可能会带来更新的技术革命,但是,那个是在人类大同的情况之下,现在的世界是被少数人所垄断的,那么这些人所垄断的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是:数据。人工智能要靠数据,生物工程要靠数据,所有正在向前推进的每一项科技都离不开科技,未来这些掌握了大数据的公司是否会凌驾于政治之上?是否会凌驾于宗教之上,是否会演化成一个新的文明,甚至物种呢?

          随着事务的本质不断浮出水面,我们渐渐的好像找到了一些思路。在农耕时代,我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和农具,在工业时代,我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设备和厂房,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在土地、设备和厂房基础之上,又有了那些成为了我们新的生产资料了呢?就是数据,当数据开始产生价值,第一代互联网公司迎来了他的第一波红利,后面随着移动终端和网络的普及,第二代互联网公司产生了更大的红利,这些红利就是我们俗称的“数据”。当今这个时代,数据变得越来越值钱,它通过给软件、应用端、app的赋能,产生了更多的价值,用户在软件里的购物习惯、年龄、兴趣甚至心情,通过人工智能都有了自定义的分类和画像功能,我们好像陷入到了一个魔咒之中,我们打开这些app,它好像就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我的所有的想法,我想获得的内容,全部都被它轻松破解了。我现在打开淘宝、京东,第一眼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我最喜欢的switch、ps4和一大堆的证券书籍,我打开百度,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行业研究、个股研究和投资类的广告,我打开keep,适合我的,我想要的所有健身资料和教程连挑都不用挑,它比我妈还了解我。我们已经离不开了这些形形色色的软件,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无偿的奉献着我们的数据,我们源源不断的为这些互联网公司输送着信息时代最宝贵的生产资料,而这些生产资料远远不断的在科技这个史上最强大的生产力的作用之下,为我们生产着更多的我们想要的内容,从而为这些公司转换成了更多的价值回报,谷歌、腾讯、阿里这些公司的市值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切。我们每个创业者都在试图成为那个独角兽,每个投资者都寄希望自己能够投到一只独角兽,我们的媒体、大众在大力传播和歌颂着这些巨头们的故事,大家都认为这就是时代,这就是未来,他们的领导人被我们当作了精神领袖,我们在免费向他们提供着我们最宝贵的生产资料,却因为每次得到的那几块钱红包而兴奋不已,我突然在想,我们和农耕时代的耕牛好像没有什么不同,提供了最大的价值输出,但换回来的仅仅是那一包草料。

          我有一个梦想......,现在最好别说这话,马金 路德 金要是听到了,估计要骂人了,因为后面那句,基本上都会演化为我有一个梦想,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人权和金钱看来胜负已经在这个时代变得显而易见了。当然,我们定位挣钱,让生活的更好一点,这也无可厚非,问题是,钱还是那么好挣了吗?前两年我开过饭店和服装店,每天付出的那种辛苦真不是人过的日子,不过不好意思,我失败了,我败给了由巨头们合作提供大数据的供应链、败给了靠大数据做的物流、败给了靠大数据自动识别人物画像的网络销售,我的成本无法和那些与巨头们签约了的大型企业抗衡,不管你早上几点起床顶着严寒酷暑去买肉进货,你都无法把一份红烧肉的成本控制在巨头们的中央厨房以下,你都无法不让几十块的优衣库把你精心靠买手设计师和裁缝做出来的“精品女装”秒杀,因为,它们就没工厂,全是数据接口,全是api,全是智能算法,你让我们这些开饭店、开服装店的咋弄?开个小摊卖饭、摆地摊吧又心有不甘,那毕竟创业这伙人也不是吃素的是不,谁没经历过摆摊儿的生涯,问题是现在摆摊儿都没地方摆了,我们这群70-90年的这群曾经的所谓的“精英”们,还是有那么或多或少的一点情怀在,我们不愿去向命运折服。OK,咱们干互联网,来吧,满怀信心的想出来了一个分享经济模式,认为这回没问题了,天天加班加点,当你把产品、后台、前端、ui、开发、测试完成后,开始跑,刚开始挺好,开始幻想着自己成为独角兽的那一天,一个月后你再看市场,我去他大爷的,市面上几十款同类就出来了,分分钟的无底限模仿你,软注、专利这些都不好使,因为难以鉴定,就因为里面动了某个模块你就没招,最多留个好名字在那挂着。好吧,那也得继续干不是,你加不加分销吧,你加分销,能好歹蹦跶蹦跶,换来点流量,赚个辛苦钱,再搞点数据,让巨头们并购一下,这辈子算落听了,不加分销吧,你就得眼睁睁的看着别的“小独角兽”们抢夺你的生产资料,我算明白了,现在这些独角兽其实早就被圈养起来了,成批量的准独角兽们在养殖场里争相恐后的希望出栏,好被巨头们“吃掉”,赶紧融入巨头们的身体里,哪怕只是变成一个细胞。

          以上纯属瞎bb啊,别太当真,也没人去关心这些,我们就当是听个故事罢了,生活还得继续是不是,咱们不是遭遇到了危机才去抱怨一下才敢去琢磨琢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是不是。我们后面的章节就回归到了正题了啊,咱们也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数据的力量打一场反击战,哪怕在股市里少赚点,也比天天当炮灰强是不是,最起码老婆孩子有钱养。(未完待续......)

    *部分章节摘抄自【今日简史】尤瓦里.赫拉利,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这本书,在此做个分享。

    推荐书目【国富论】【资本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年对于未来市场的一些判断和思考(连载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fu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