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像总在经历送别。一个仪式,可大可小,可有可无。
龙应台的《目送》讲述了她送别儿子;朱自清的《背影》描绘了父亲送别他,主人公不同但是心境却是相似的,都不舍,都惜别。
我的送别很少,在我看来有意义的送别是真的很少。这样看来,我似乎有些冷血,没有人情味。回想起来,似乎有一点道理。
在我的母亲那里,这些非常的有意义,且让她非常的难受。在她和我说起时,并没有那么大的感觉,慢慢思考后,才发觉送别的痛不是那种浮于表面即将分别的痛,而是某样东西在心底要消失的痛。我和父亲离家,一个求学,一个生计,因而母亲要送我和父亲。她总是埋怨:把你送去学校了,没过几天就要送你爸去工作,然后就我一个人。往往我都会笑着说那你也去玩,我送你去玩。话很轻易的说出口,却忽视了那眼底的落寞。是啊,送我和父亲走完,诺大的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我有些庆幸母亲还在工作,没有要一个人在家里呆一整天的难受。
细节往往是最真实的。记得母亲送我去车站,其实我大了,就不想麻烦她们,我拗不过她,每次都让她送到车上,有些不喜欢这样,皱着眉头说下次别来送了。她嘴上总是好好好,下次依旧如此。我可能还没能体会母亲的心,那颗不舍和担心的心。十一假那次,我上了车,发消息说我要走了,嘱咐她路上小心。我以为她已经出了车站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车子发动,我突然就看见了站在人群中的她,和其他的父母一样,直着脖子张望着,找寻自己的宝贝。那一刻我心里一酸,心里的难受一圈一圈泛开来,并不断扩大,突然觉得她也变成了一个要我疼爱的小老太太呀。
不知道该怎么结尾,写了一篇乱七八糟的感想。又是一次熬夜,怕是要猝死。大家都早早睡觉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