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前端不再是配合型、边缘化的工种,而是技术团队中最需要跨岗位沟通的人,要经常和交互设计、产品、后端、测试、甚至运维打交道,因此,企业在面试中,对沟通能力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
职业素养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团队和 leader 之间没有绝对的统一标准。方晓透露,他为自己团队招兵买马时,会着重考察应聘者的责任心、问题解决意识,以及快速响应能力。
他认为:“前端一定要有‘攻城狮’意识,在打仗攻城的时候,前端是冲在最前面的人。因为无论是产品还是后端,任何不好的流程、bug,最终都会暴露在前端,好的工程师要能够快速判断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后端一起背锅。”
而小爝会在面试中观察对方是不是够“聪明”,因为面对问题的理解力,是和自学能力完全挂钩的。相比之下,一个人的培养潜力比他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要重要。
更挑剔的资历背景和硬性条件门槛
由于供给饱和,公司对候选人的资历背景也更挑剔,中型以上公司尤其如此。非名校、名企出身的求职者,比以前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然而,经历过资本寒潮后,能容纳他们的小公司数量也在减少。
Jason 是通过 100offer 在今年跳槽的一位资深前端工程师,有 6 年工作经验。当年在名校就读本科的他,为了创业选择了主动放弃学业。在以往的找工作过程中,他的肄业经历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影响。但从 2016 年他的上一次跳槽开始,情况就不同了。“我明显感觉到,一些大企业对学历卡得很严。今年就更是如此,到手的可选择机会比以前少得多。”
2018年,前端市场回归理性,进入了大浪淘沙的“换血”时代。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背后,是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提升。企业不断抬高筛选门槛,基础薄弱的新人和没有及时构建竞争力的“老程序员”,都要注意积累扎实的基本功、技术广度与深度,以及职业素养,才能抓紧时间“游回岸上”。
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小程序……风潮一波接着一波,预计 2018 年,还在原地踏步的普通前端,会更加无法满足优秀企业和团队的需要。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看似鸡汤,但对于今天的前端人而言,现实的确如此。
与所有正在努力的前端程序员们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