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再读岳阳楼

作者: 都是个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5:34 被阅读22次

    少时不更事,不识岳阳楼。熟读与背诵,心惊胆战寒。而今重读诵,感激心飞扬。悠悠千百载,范公风长存。高山当仰止,云行江水长。临邑邹平县,有我范公祠。愧我拮据汉,咫尺如天涯。耿耿夜不寐,千载寄相思。

    初读岳阳楼记是在初中,作为必背篇章,学生们很是头疼。满篇的之乎者也读起来都诘屈聱牙,遑论背诵了。不过自小对古文有种莫名的亲近感,虽然难懂,但也依然背了下来。老师的授课逻辑是:因为“先忧后乐”很伟大,所以“先忧后乐”很伟大,循环论证。无法从整个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来讲述文正公的家国情怀,我们坐在台下也只是模模糊糊的觉得先忧后乐很伟大,但因何伟大却想不通,而今想来,可悲可笑。

    十年之后的春夜,在亲戚家做客。亲戚是老师,家中满是书卷气。春夜喜雨,酒过三巡,开怀畅谈,抬头一望,岳阳楼记长卷赫然在目。当年的疑问忽然涌上心头,正好借此机会向亲戚请教一番。便问,范仲淹当年写“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是啥意思?“先忧后乐为什么那么伟大?”亲戚便从整个文章的谋篇布局、文正公的生平、时代背景向我说明了一番。心下豁然开朗。

    毕业之后,少读古文,除了上学时的语文课本,古文书基本没有。网上检索,也没找到能让心动的善本图书。偶然的一个下午,去德方书店,猛地看到一套《古文精粹》,大喜。翻来一读,《岳阳楼记》赫然在目。“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买回品读,欣慨交心,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范文正公少孤,随母改嫁长山朱氏,性节俭,因规劝朱氏兄弟被嘲讽而知身世,愤然出走应天府随戚同文就学,苦学不倦,困则以水沃面,终由寒儒而成进士。上表求归范氏,遂复名仲淹,此后数十年出将入相,功业赫赫,设立范氏义塾,救济亲族,兴学昌文,厚植文教。元好问评“范文正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

    回味《岳阳楼记》。全篇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起笔,记述文章写作的缘由。(庆历三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嘱予作文以记之。)二是过度。简略叙述岳阳楼的景象,并说前人已经写尽了。(前人述备矣)。三是引子(虽然这两段文字占全篇的一多半,但我仍然认为这是 引子,是为后文做的铺垫。)。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时迁客骚人的心境,前者是感极而悲者矣,后者是其喜洋洋者矣。四是高潮,也是结尾。文正公很谦虚的说,“我曾经探求古时仁人的心,可能与以上两种心境不同,他们不会心随境转,因为外境而欢喜悲愁。在朝则心忧黎民,在野则心忧主上。进亦忧,退亦忧。”继而切换视角,自问自答,“但是他们什么时候感到高兴啊?他们一定会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视角再次切换,自己抒发感想,“唉,以天下为己任,正是我辈啊!”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后学惭愧,实在找不出更能表达感想的文字,借花献佛,作为结尾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年再读岳阳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jr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