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xx职工书屋由园区总工会及公司领导层正式揭牌,标志着xx正式拥有了自己的职工书屋。
成立之初,书屋内约有三四百册图书,类别涉及劳动关系、社科文学、职工素质与技能和一些文学名著类的书籍。当时公司员工有100人左右,有安徽的,有甘肃的,也有贵州的,还有其他省份的。为了生活,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日扬。在这个大家庭里,员工的生活习惯上存在差异,语言沟通上也有差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历偏低,文化知识偏少。基于这个共同点,领导层希望书屋能为员工的生活乐趣带来一些提升。
为了书屋能够合理有效的服务于员工,领导层将书屋划给了总务,由其部门人员担任管理员。公司也开始由上而下鼓励员工前往书屋借阅,员工也希望能够通过书屋多学些技能。由于缺乏充份的宣导及制约,书屋里的图书和环境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
管理员为有序管理,制作了借阅登记、押金管理等流程。有了条条框框之后,员工就很少来了。管理员为响应领导号召,鼓励员工积极借阅,也策划过读书活动、文章评比等职工书屋活动。
记得有一年读书活动时,我和另外两位同事组成一队,我们的主题是“做最好的执行者”。我们从选材,到写稿,再到制作PPT,一共花了三个晚上,接下来又是紧张的排练。那段时间很充实,也很有意义。中间有过争吵,有过僵持,有过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僵持过后便是妥协,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像我们演讲的主题“作为执行者用手做只能保证做了,用心做才能保证做好,只要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才能做高效能的人”。
一路走来,职工书屋早已成为公司名片的一部分。公司在引进EIP系统时,也为职工书屋预留了板块,由线下管理转为线上预约+线下借阅。系统在升级,时代在更新,但是员工对于书屋的感情始终是不冷不热。
书屋经过这些年积累,图书的数量已有二千余册,种类也已涵盖多个图书类别。员工每日经过,哪怕不进去也会看上几眼,早已习惯了书屋的存在。管理员今年对职工书屋重新进行了规划与装饰,本着无为而治的心态,希望书屋能得到员工的喜爱,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借阅需求。
面对背井离乡讨生活的员工,书屋无法减轻你的疲惫,亦不能增加你的工资。这里只是一间陋室,供你疲惫之后可以整装待发,无奈之后可以慰藉心灵。
斯是陋室,惟愿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