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的一部电影 --《告白》。
电影讲述了一所普通初中,一年级B班的班主任森口悠子的独生女被发现死在学校的游泳池里,最后警方认定是意外事故,而她却清楚真凶其实是自己班上的两个学生。
班主任在最后一次班会课上,与同学们说起关于“命”这个主题,告知女儿的死并非意外,而是蓄意的谋杀,更向受到少年法保护的凶手--A同学和B同学宣告:
“这件事不会就这么了结,我会用超乎想象的方式来对你们进行惩罚。”
班主任这种以暴制暴的复仇计划是否过于残酷,是否符合教师的道德规范,暂不予讨论和评判。今天讨论的是两个年仅初中一年级的少年,他们为什么会对一个手无寸铁的4岁孩子痛下毒手?
班主任口中的少年A、B
少年A成绩优秀,表面上看是个什么问题也没有的学生。但是,有时会有一些恐怖的传闻,他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捡来猫狗,然后用处刑机器来虐待、杀掉。据说是他制作的奇怪的工具,然后把杀掉的动物的照片公开到自己的网页--天才博士研究所。
少年B入学后进入了运动部,练习都是体力运动,却连球拍都握不住。他很不满,却没有勇气向顾问老师说,让妈妈打电话退出运动部。成绩不好,上补习班,成绩却没有提高,焦虑却没有努力。去游戏中心被不良青年欺凌,最后警察救了他。因去游戏中心而被学校处罚,却怪班主任没有去警局领他回来。
少年A、B父母的养育模式
少年A的妈妈,一个研究所的学者,是他最崇拜的人。小时候被妈妈抛弃而绝望和痛苦,在自己的网站上说:“我最大的弱点是你,妈妈。”;
A的爸爸在电影中出现的画面很少,在回顾妈妈是一个前途无量的电子工程学者的时候提到,爸爸是一个低等的平凡人,离婚后又再婚,与另外一个平凡人生育了一个平凡的孩子。
少年B的妈妈,一个家庭主妇,她始终认为儿子是善良无辜的,思想是纯真无害的,是误交损友、坏朋友带坏的。没有一丝忏悔的意思甚至连句对不起都没有说,责怪老师对他孩子的不公平对待,不觉得自己有错,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一味的袒护和溺爱孩子;
B的爸爸是一个隐藏的角色,这B妈妈口中工作很忙的人,在电影中完全没有露面。B妈妈曾说不相信森口悠子老师作为一个单亲妈妈能教育好敏感脆弱的中学生,其实是她的投射,她的处境与单身妈妈相似。
用正面管教的私人逻辑解释少年A、B的行为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认为,人从一出生开始,就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围绕着三个问题:
我是谁?
我周围的世界是怎样的?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要做什么?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价值感与归属感,人的观念、行为、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基于感知,诠释,信念和决定等四个方面的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而这四个方面被称为私人逻辑。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它真实的感觉和信念。我们出于个人生活经验及通过对这些经验的认识而形成的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内在信念,我们在应用它的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或者把这些个人的信念视为普遍真理。
少年A是一个是头脑聪慧的理工科小天才,从小受到工程师的妈妈的熏陶。他建了研究各种机械的网站,有各种小发明,就是希望妈妈能注意到他。当他的发明获了奖并上报,他看完报纸却失望了—关于他的报道只有小小的一个角落。而另外一个杀了全家的女孩却占了报纸的头条及大篇版幅。
这让他形成的错误信念是:
只有杀人才能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他的妈妈就会关注到他。
错误的信念导致他的错误行为是:
他决定杀人,目标锁定班主任的小女儿。他找到了一个帮手。他看上他的理由是帮手很软弱,知道杀人案出来后会把罪名推给他,这样子他就会出名了。
少年A的私人逻辑是虐杀猫狗、蓄意杀害别人,就能得到他最爱的妈妈的关注。
少年B是少年A的杀人帮手。在学校里他没有朋友,当少年A主动找他说话开始,他的心大概很温暖,有了一种回应和看见,终于有人认同他了。
他决定杀人的对象,理由是她是坏老师班主任的女儿。当小女孩被电晕在地时,少年A冷酷地告诉他,他并没有把他这个懦夫当成一伙的,所以人是少年A杀的,少年B可以举报他。少年B害怕包包的暴露会让人发现他是同伙,所以他把包扔了,并把小女孩扔到水里制造失足落水的假象。在把小女孩扔到水里的时候,他其实看到了小女孩睁开的眼睛。但是为了证明他不是一个害怕杀人的胆小鬼,他把她扔到了水里,最终溺亡。
少年B的错误信念是:
你想杀人,但是你没有杀人成功,而我可以。我把这个小女孩杀了,就表明我不是胆小鬼,我是有用的,有能力的。
错误的信念导致的错误行为是:
他看到了小女孩睁开的眼睛,但还是把她扔到了水里,最终溺亡
少年A有杀意,但人并未被杀死。少年B没有杀意,却是故意扔到水里致死。
在他们的私人逻辑里,比起别人的生命,证明自己的存在更加重要。
电影的最后
少年A和B各自杀死了自己的妈妈,妈妈是他们爱的源头也是恨的开始。
曾经听过一些家长的观点,孩子小时候什么也不懂,怎么样对待他们都可以,他们没有记忆。事实是越小的孩子越要细心周全呵护,在6岁前形成的核心人格将会影响他们一生。
还有些观点是每个孩子小时候都差不多,长大后才能看出差距和不同。事实是童年的养育质量就像是一个种子的土壤质量,它直接影响这颗树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程度。
一个被妈抛弃的天才少年,用杀害他人和自我毁灭的方式求关注与一个家里溺爱过度、人格羸弱少年遇见了,负负并不会得正,而是陷入更深的深渊。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一种《告白》都是你妈逼的。
-------------------------------------------------------------------------------------------------------------------------
养育孩子是个技术活儿,很多家长只是看见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其实更重要的是需要向内看,看看别人的家长和自己的差别。
是精心教育大孩子还是只是把孩子养大了,这有本质的区别。
我们知道留在原地很舒服,但其实动一动会更舒服。我们知道照搬原样就很方便,但其实学习创新创造会更好。
是停留在原地,跟自己说顺其自然,还是自己推自己一把,跨过舒适区、推开新的一扇窗户、拓展不一样的认知、拥有更多的选择方案。
你自答案。
此处有高质量养育孩子的攻略,仅需要一个周末时间,你就可以收获到亲子教育的新知。
一种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方式,一种打从孩子出生就可以使用的方法,一种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用教育理念,在美国有40年的经验,证明它有效。
你不试试吗?
http://mp.weixin.qq.com/s/txwW3g6Cg79KLgzMA7uX2Q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