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摄影|萧瑶夕
只言片语,闲谈几句。。
【一】
这是辽阔的世界,势必引诱你幻想成为辽阔的自己。于是激情澎湃地背井离乡,寻求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然而,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如此纷杂,无论邯郸学步,还是兼收并蓄,终究格格不入,终究只是流浪的过客。
不妨做肉身的井底之蛙,但保证精神与思维的海阔天空。毕竟,走遍万水千山,饱览江河日月,都只是为了避免心识受限。可更多人做的,不过本末倒置。
独处,不是被冷落或是被遗弃。恰恰相反,那是对自己的滋养。
。【二】
害怕被超越——这种心理,一方面是自我警觉,若能借此鞭策自己,亦算天助;另一方面,那是对他人后来居上的羡慕乃至嫉妒,对自己画地为牢的惊慌与恐惧,很多时候作为自欺欺人的存在:看,我仍时刻关注自身境况,并未乐不思蜀或者麻木不仁——实质却是对现实的逃避,从假象的反思中获取安全感与满足感,填塞空虚的心。
幸福源于自我满足。
。【三】
云层聚散,阳光从山顶一路燎烧而下,擦亮满山树叶和远方的每一处屋顶。幽绿的光束在林间下漏,阴影与厚苔覆盖那口枯井。团团雪白的蒲公英临风洒泪,黑鸟从密林间蹿出,低低地飞旋,最后栖在裸露的岩石上,东张西望。风吟、松涛、鸟啼交汇,淹没一切。空气中漂浮着甜甜的花香。
我在这个地方看过了秋天的月、冬天的雪和春天的葱茏草木,而夏天也临近了。时间线性延伸,空间却回环往复。人生的轮回可能就是,无论走了多远,最终仍是要回到出发的地方。
。【四】
青春中的所谓的疼痛,从本质上看,更像是一种执念,一种掩饰。
其实都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为地将它放大与极端化,以此来凸显个人的弱小与无辜,斥责世界的不公与他人的伪善,在两个对立面之间寻找自己的价值与存在感。这价值与存在感却是何等单薄。不过幸而,在鲁莽无知的少年时光中,即便这样的行为被斥为矫情,也能获得包容,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看着甚至陪着你演戏,目光中满是怜悯与谅解。然而,若是被囚住,若是始终无法超越这层心理状态,就真的是不可理喻、无理取闹了。
疼痛本身并不长久,只是有人难以释怀,终日呻吟,最后把自己活成了冰冷水面上的无依无靠的浮萍。
。【五】
越来越能够理解一些作者始终对自己的作品怀持羞耻之心了,也渐渐体会到何为“文人相轻”,比如说重读自己的一些旧作或者新鲜出炉的随笔,心中经常奔腾着将它们撕毁的冲动,并且确确实实这样做过。倘若恰好又读到别人的让自己不禁拍手叫好的作品,那种沮丧与焦虑会更加浓郁与持久。羡慕与佩服的同时,嫉妒开始冒出火花,熬煮着难以名状的情感,一整天都在郁闷中度过了。文人大抵是看不起文人的,除非这不是他对自我身份的定义。将自己的不完美无限放大且为此苦恼,或许也不算自卑,而是对完美的执意追求。
云淡风轻的话易说,事却难做。
。【六】
“在一个夜晚,我烧掉了我所有的昨天,于是我的身体变得轻盈了。”摘自泰戈尔的诗句。
人还是需要冷静、节制、沉默。在无言与寂静中不断靠近真相。
苍蓝色的云团倒扣在城市上空,冷雨时断时续,风的利齿咀嚼树叶,辛辣气息四溢。天色天气持续阴寒,心情亦低落。混迹在人群里,看见一张张被昏黄灯光篡改的容颜,一时有轻微的崩溃感与恐惧感。
孤独如雪崩般淹没你时,生与死便只是一念之间的事。
他说,认识你这么久,我始终只看到你的一个方面。
(摘自2022年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