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赵匡胤死于何时?
一,《宋史》的记载
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正史《宋史.太祖本纪》(卷三)记载得非常简略: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开宝九年是公元976年,十月的“癸丑”日是十月二十日。因为《太祖本纪》已经明确了,十月的“甲午”日是“朔旦”,即初一。按照天干地支六十甲子表推算,甲午为初一,乙丑为初二,丙申为初三,那么癸丑就是二十日。
“夕”就是晚上,因此,《宋史》所载:“癸丑夕”的意思即二十日晚上。
万岁殿就是北宋的福宁殿,它是皇帝的寝殿,是正式寝宫,同时也作为皇帝的用膳场所。属于宋代皇帝的内廷,有些特殊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接待紧要大臣。
细心的读友可能会问,赵匡胤生于927年,死于976年,年龄怎么是五十岁?
这里要注意,古人计算年龄,都是按虚岁来算的。古人认为,孕妇怀胎十月,人出生之前,在娘胎里已经长了十个月,所以一出生即算一岁。过了年,便是算两岁!因此,古代有些婴儿于年尾十二月出生,过了年正月就夭折了,这个不到两个月的婴儿,计算年龄时,却要算成两岁!
请读友注意,本书其他人物的年龄,一概采用古人虚岁方法计算。
二,其他史书记载
作为正史的《宋史》,记载如此简单,其他史书是如何记载的呢?
记载北宋历史,除了最正统的《宋史》之外,还有四部史书比较有名,分别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宋史全文》、《宋朝纪事本末》(以下《本末》)和《续资治通鉴》。
《长编》作者是南宋学者李焘,他花了近四十年,按照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叙史方法,将北宋一百多年历史,写成《长编》,由于李焘是南宋孝宗(1162—1189)时期学者,生活时代距离北宋不远,李焘收集整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书成之后,孝宗称赞他“无愧司马光”!可见,宋孝宗也是看过并且认可《长编》的!
《宋史全文》作者不详,大概是元朝人,该书共36卷,以编年体形式,记述了北宋初到南宋末的许多重要史实。内容总体比较简略,但是它有个特色,就是记录了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一些对话,颇有史学价值!
《本末》作者是明朝学者陈邦瞻。《本末》是以宋朝历史事件为主体的史书。
《续资治通鉴》作者是清代毕沅。该书记载了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411年的历史。涉及到宋朝史实,该书基本是抄袭李焘的《长编》,只是更简略一些而已。因此,《续资治通鉴》的记载,可以忽略不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