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不挑战就没动力,会偷懒颓废,人,是需要不停挑战自己的。所以,继续挑战自己没能坚持下去的事!
说说这两天学习《孔子教学法》的感受吧!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很难提升的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的课堂。我们很多教师是在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以完成课文为目标,而不是以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为目标,忽视了《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是语文学科训练学生的必须。
教师要有整合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把不同时段的相关知识或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不陵节而施。
2.用知识教而不是教知识。
用知识教学生,才会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启学生的智慧。课堂教学是用知识教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启学生智慧的生成过程,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课堂,学生思想方法,思维能力成长的过程。
我们的学生语文阅读写作能力三年间几乎没有很大的提升,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没有成长。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对学生成长没有效果,更别说有益了,有效有益才是教。教学是通过育来教的,通过习来学的。如果课堂教学不能实现重生成人,不能实现重复学习,不能达到熟能生巧,就很难实现创新,很难生成新知。生成新知的关键是让学生对旧知能够准确的忆,准确的说。说的能力和忆的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生成新知的基础。
在余映潮老师的课堂中,就体现了用教材教,用知识教学生,用活动训练能力,用活动提升能力的三教原则。让学生开口说,用知识说,用知识忆的能力,余老师的课堂中更体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原则。一节课下来,学生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有了方法的积累,有了语文能力的提升,敢于大胆开口说话。其实,余老师的课堂,就是对中式教育的实践和创新,也体现了孔子教学法的方向和方式。
闫合作老师是中式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发起者和实践者,余老师是中式教育的优秀实践者和创新者,他们都是中式教育的优秀先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