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的巷子名起得各式各样,一条旮旯里的不起眼的巷子名字叫得与众不同。我曾经写给麒麟街、凤凰街、楚妃巷、白马庙巷、红门局。
今天来讲讲荷花池头。
杭州市荷花池头历史街巷位于清波门东侧,南起河坊街,北折西至南山路。
南宋时称流福坊,为临安府治所在。
相传明代一赵姓武官在此建荷花池,故得名。
2001年在荷花池头挖掘房基时发现南宋临安府治遗址,列为我国2002年十大考古成就之一。
荷花池头走走花不了五分钟,可巷子里内有乾坤,潘天寿故居、茅以升旧居就在此巷。
潘天寿故居

巷内40号为当代著名书画家、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1897-1971)故居,为一幢两层三开间西式别墅,建于20世纪40年代,现改为潘天寿纪念馆。
这位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的大师自1928年初春任职杭州国立艺术院,就一直定居在杭州。
茅以升旧居
茅以升是我所敬仰的人,虽身为女子,但也曾经有过造桥梦。
桥是这个世上很特殊的路,不但给人方便,风景也美,桥就像是水上明珠。
茅以升旧居在荷花池头31号(今南山路206号),为民国初典型的中西式两楼别墅,坐北朝南,两开间,青砖砌墙,木板铺地,落地式花格玻璃门,黑瓦盖顶,庭院小巧,西侧为花园,四周围以高墙,现在是一个艺术餐厅。
1933年春,远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受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的邀请,来杭担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当时,工程处设在湖滨的西湖饭店,茅以升就住在离此不远处的南山路荷花池头的这幢别墅里。
钱塘江大桥是座建桥难度极大、建桥时间极短、建桥资金极缺的公铁两用的特大型桥梁。在内忧外患、困难重重地局势下,修建这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大型现代桥梁,茅以升感到责任重大。在建桥最困难的时候,曾养甫对茅以升说:“我一切相信你,但是,如果桥造不成……你得跳钱塘江……我也跟你后头跳!”正是这种信任和激将促使了建桥进度的加快。
1937年9月26日,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钱塘江大桥终于通车了!随后,公路桥面也于11月17日开通。大桥在战时的军旅转运、民众疏散、物资抢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为阻止日军过江,公路桥面通行的当日,炸桥所需的炸药也同时埋放完毕。12月23日,暮霭沉沉,江天岑寂,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巍然屹立的大桥拦腰斩断!茅以升睹此场景,心痛欲裂。
抗战胜利后的1949年6月,茅以升重返杭州,奉命重修大桥。然时断时续,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完成修桥工程,终于了却他那“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誓愿。
搬来故事,是希望故事能使这条巷子饱满起来,使巷子能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