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二十多个男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大部分孩子是比较正常的。有两个孩子“不太正常”。把“不太正常”打了引号,是相对其他孩子说的。
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不扰乱课堂秩序。愿意和同伴合作学习,分享学习的快乐。见到老师会主动打招呼,或者向老师示好。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正常生。显然,睿和博不属于这类学生。
睿是课堂上坐不住的孩子,一节课,被同桌汇报有两三次,原因只有一个,解同桌的鞋带,当老师和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他时,他丝毫没有羞愧的表情,反而是笑嘻嘻的样子。他偶尔也会举起小手主动回答问题,这个时候,他好像是在表演,脸上写满了骄傲。当其他同学在写作业时,他却趴在桌子上,东张西望或者拿出玩具玩耍。老师批评他,第一次他是笑嘻嘻看着你,第二次,他就会生气的在手边的书或者作业本使劲涂画,或者趴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做,并不忘向老师狠狠地瞪几眼。网课学习时,刚开始不交作业,后来少交,经过和家长私聊交流,慢慢的作业能保质保量完成了。可开学后,又看到了他从前的样子。
睿的种种表现和《自卑与超越》里阿德勒描述的一种孩子是如此相似:“他们决心要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假如不能入愿,他们便会搞恶作剧,扰乱班上的秩序,带坏其他孩子”
阿德勒说:“责备和惩罚都改变不了他,这些正是投其所好。他们宁可受痛打,也不愿被忽视。”
作为老师我们绝对不能用责备和惩罚改变他。而只能用多关注他。让他认为,他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焦点。现实是老师不会责备和惩罚他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投其所好”关注他,面对不断扰乱秩序的孩子,考验着老师的智慧和耐心。
对于睿的教育,即便是理想化的所有老师都对他赞赏关注,将来他踏入社会,并不会一帆风顺的。
阿德勒这样说:“有些孩子只有在受到嘉奖或者赞赏时才肯学习,只有老师对他们额外注意时,他们在学校功课的表现上才特别优越。假如他们失去了这种特别的关怀,麻烦就来了。这似乎是一种小毛病,但是对我们共同生活造成最大的危险的,就是这些终日要求别人注意和支持的孩子。如果这种态度保留不变,他在成年之后的生活里也会要求别人的支持。当他面临问题时,他的反应是做出强迫别人带他解决问题的行动。终其一生它会对人类幸福毫无贡献,而只是挖空心思要成为别人的永久负担。”
再说说博同学吧!博同学课堂上倒是不扰乱课堂秩序,一直很安静,但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经常是你在讲课,他在做作业,好像他来学校就是为了写作业。这也没什么,重要的是,你指出他的缺点或者毛病时,他是不会改变的。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
博做题时,老师要求课堂听课时,禁止写作业;做题时做完后再对照答案订正,他是坚决不会照老师的要求做的,你善意提醒他,他只是点点头,依然我行我素。
今天课堂上,我正在听博的同桌背课文,博这时候给他的另外一个同桌背书,我听到了他背的不正确,于是,我说:“你这句话背的节奏不对,应该这样读。”说着,我开始给他范读了一遍。当我让他学着我的样子读时,他说:“我不读了”,然后就把书合上了。昨天让他站起来读书,他刚开始读了两句,突然说:“我不读了”,当我问他是不是不认识字时?他摇摇头。记得上学期就出现过几次这样的现象,任凭我怎样讲展示的好处,给他怎样的鼓励,他都采用放弃,他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水平。博的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学会合作之道的儿童。
阿德勒说:“没有学会合作之道的儿童,以后会变成神经病,酗酒者、罪犯或者自杀者。”
我不知道睿和博的家庭到底是怎样的状况,但却知道,像他们两个这种人格不太健全的儿童,需要在童年时期就纠正过来,否则,成年以后,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的后果,不仅严重,而且有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