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学习的现实意义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已成为整个社会认同的理念。
读书是和学习我们每个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
在我求学的十几年里,一直都是一个被动学习者,并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所以在学业上也一直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
毕业后进入了学校,成为一名教师,我的角色开始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目标在于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无数的探索和和反思中,我认识到内在动力是人学习的最大推动力。可是,人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
在《有效学习》这本书中出这样一个公式:
动力=一系列的付出(即完成某一任务所需要的努力)+对目标的期待(即对自我效能的理解)+价值感(即事物的意义)
书中提到最重要的是后者,事物的意义。
是的,作为老师和家长我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我经常跟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未来做一个有成就的人。
结果怎么样?孩子们只把这些话当作是老师的唠叨,当成耳旁风。
孩子们需要自己去发现事物对他们的意义。
一位妈妈跟我说,他的儿子是一个上小学六年级,之前也非常顽皮,爱玩。有一天碰到了同学的哥哥,听朋友的哥哥说联想做IT工程师,孩子听得非常神往,回来就问妈妈,需要考什么样的大学才能去做联想的工程师。妈妈说需要考上海电子科技大学。从此孩子立下了要考电子科技大学的愿望,学习的劲头让妈妈都感觉到吃惊。
找到学习对自己实现理想的意义,与自己产生关联,是让这个孩子学下去强大动力。
比尔盖茨启动有效教学测量的研究项目发现,学生学习效果有两个主要驱动因素。一个是教师督促学生努力完成学业的压力,另一个是学生感受到,就是对他们的学业支持。
反思我过去的教学,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
我不应该把自己只当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当作认知活动的教练。
我要怎样做呢?
01 要认真研究课程的内容,把课题分解成关键的思维要素,训练学生掌握这些要素。
02 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03 在教学后对以下问题进行反思:我是否经常提问?问题是否清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多不多?我给予学生哪些支持?我对学生是否关心?是否让学生能把学习内容跟自身联系起来?我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