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来吐鲁番是十几年前的八月初,气温高达38℃。那时想,生活在这里的人真难熬哇。这次来吐鲁番是十月初,虽然中午气温依然能过30℃,但早晚已经凉爽。在葡萄架下吃着葡萄、啃着哈密瓜、听着木卡姆,便觉得这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或许正是那样的酷热,才带来这样的香甜。造物主赐你一份苦,也会补偿你一份甜。

为吐鲁番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极具西域风情的陈设点赞;为一批批走进博物馆的年轻人——他们是我们的血脉后代,也是我们的文化后裔——点赞;更为吐鲁番博物馆简约的入馆方式点赞:不要身份证——常常将没带身份证的国民挡在中国文化之外,不要预约——总是让不能熟练操作手机的老年人望门兴叹,只需过安检——必要的安保措施;也为吐鲁番博物馆将内部停车场全部开放点赞。吐鲁番博物馆是我参观过的几百个博物馆中最让人感到便捷和亲切的。我是第二次走进它,再次感受到它对文化和人民的双重尊重。文化只有走近人,才能让人走近。文化只有热爱人,才能让人热爱。中国所有的文化场所,都应如此放下身段,最大善意地亲近民众,便俱能获得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火焰山下,在汉代柳中城遗址所在的鲁克沁镇,一群孩子正在玩游戏,看见我在给他们拍照,便自觉地站成一排,将手高高举起,兴奋地大声喊道:“新疆是个好地方!”是的,即使在火焰山下,那种已然融入血脉的对家乡和故土的自豪和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这个外乡的游子。

吐鲁番郡王府的周边就是广袤的葡萄园呢,一串串葡萄丰满诱人,有人正在其间采摘和劳作。在传统社会,任何一个王都是屹立在在为数众多人们的生产、生活、喜乐之上的,正如任何一个人,都是依托于一定数量的能生长作物和能养育牲畜的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