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角色来看,人是需要群居的。
从个体的觉醒来看,人是需要一定独立性的。
电影《教父》的经典台词有这么一句,花一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与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事物的本质。
曾经花了很多时间思考生命的构成,生命的本质。
这些问题的思考并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可,这也是这些问题的思考,能让人的洞察力发生改变。所谓的认知能力会有改变。
有那么一瞬间,我联想到,生命的本质也好,事物的本质也好,都是太大的概念。
而我自己行为的本质呢?
我思考到这个点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行为本质也是个很大的话题。
但是,我不是学者,也不是科学家。我行为本质的思考,我只要考虑清楚,我自己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就好。接着要联想思考的是,我的行为目的是否契合自己的既定的目标。
我问自己,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的行为举止是要继续的。
反之,我的行为举止需要叫停,思考,重启。
生而为人,都俗。
我觉得自己也是很俗。我并不认为俗有什么不好。否则,岂不是失去了人性。
当一些需要、欲望满足后,自己的内心是能得到治愈的。
我感觉现在我已经很好,曾经期盼的,现在都已经有了生活体验。
再也没有大型注意力的浪费,也不会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去花费精力。
现在开始,可以专注性的去做自己责任和义务之内的事情了。
过去的时间,当然也是有遗憾的。
这些遗憾,如果事关得失,得,我之幸,失去的,如果是美好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在相对的概念里,我也很清楚,唯有时间才是自己所能真实拥有的。
得到、失去,都是相对的。经济学家说,使用权大于拥有权。看向双手的时候,不管什么时候,其实都是双手空空的。
以为的拥有,也知识短暂的停留。
习惯于生活的变化,因为变化才是永恒的。
自己的思想要随时调整,适应变化的发生。
有些变化是有规律,有些变化是概率性的。理解了,就有了预判性。从而也更好的理解了自己行为举止的本质。是欲望,是理想,还是创造呢。不要三思,再思可以。
当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也意识到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减少,这个时候,我发现一切负面的情绪都可以当下消融。
时间如此匆然,生活来不及去悲伤。不如用好时间,在既定的事情和目标上,还有责任和义务上去花费。
理解自己行为的本质,更好的活出自己。
活出自己,付出他人,这些是在一个圆环上不同的点。就是说,某种意义上,这些是没有先后顺序,而是在不同的周期中,时隐时现,出现在不同的顶峰和低谷。
不是针对自己目标的行为举止,既然明白,那就改正。
总结来说,活出自己,生活真实,兼顾责任义务,达成目标。这是自己行为举动本质反思的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