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吃煎饼果子还是夏天,但是我想说的最后一次不是夏天那一次,是马上到公司路口拐角处的那一家。
“我来一个豆面的吧,少放辣椒,其他正常”
很快,煎饼果子被装在了塑料袋里,瞬间袋子里变白了,好烫!虽然就在公司旁边,当坐在工位上时,已经瘪了,一开始膨大的样子变成了这个样子。哎,现在的东西不比从前了,每当这时候,我就想起我第一次见到煎饼果子的样子。
我们村西头田地旁边建了一个板纸厂,每天很多人进进出出,那时候好羡慕他们哦,上班的感觉真好。旁边有一个三轮车,上面安着一个玻璃窗架子,跟现在所有卖酱饼果子肉夹馍的一个样子,上面写着:煎饼果子,简单的四个字,并没有正宗的迹象。
窗子后面的阿姨,熟练的操纵着手里的工具,转一圈,自然的拿起一个鸡蛋,旁边一磕,手一张,蛋清蛋黄依次落到白白的圆饼上,再转一圈,容为了一体,最后又在里面裹了一根大大的油条,好大一个!3块钱。路的两旁是参天大树,树下是柏油马路,时不时有行人在摊位前面驻足。
后来,妈妈也在那里弄了一个早点摊,主要顾客是去板纸厂里面送原材料的司机,每天半夜开始准备,一开始卖煎饼果子,后来又卖肉夹馍,豆腐脑,烧饼......那时候已经上初中了,周六就去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就是去玩而已,那时候也没有啥娱乐活动。
后来的很多年,再也没有吃过煎饼果子。再次提起就已经到了大学。
学校的后街,有很多小卖部,除了足疗的啥都有。不知道哪一天,在干洗店旁边,开出了一个窗口,还挂起了牌子——山东大煎饼,好嘛,俩男的,一女的,时不时还会有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替班,也不算老啦,相对来说。
第一次见这么粗暴的煎饼果子制作过程,地上一个大桶,里面有大半桶面糊,来顾客了,穿跨肩背心儿的男人,舀一勺往煎饼撑上一倒,然后拿了一个刮腻子的那种板子,挥动着肌肉,使劲儿的三下五除二,面糊经不住热,看样子要熟了,撒一把榨菜在上面,再加一块脆饼,之后卷了起来,麻利儿的放进了女子准备好的袋子里,“你的煎饼好了,慢走”。好大一个!左手拎着食堂买来的饭,右手拎着两个热气腾腾的山东大煎饼,这一看就是给寝室的宅男宅女们带饭的节奏。路的两旁栽满了垂柳,夏日的小风一吹,凉爽爽的,里面掺和着煎饼的香味儿,串遍了整条街,整个不大的校园。后来这个煎饼店,引发了一系列的店:里脊饼、熏肉大饼、麻辣烫......
不晓得这个店现在还在不在?两个男的是哥俩,女的是媳妇儿。他家的煎饼面糊应该是独创的,还有榨菜,特香!
毕业后回到了济南,这个时候,已经满大街的煎饼果子了,但是大学里的那种味道没有了,也找不到了。
再后来,到了北京,同样是煎饼果子的天下,只是没有当年那么实惠了,你要俩鸡蛋跟一个鸡蛋没啥差别。
大半夜,煎饼果子的样子让我有点饿了。
煎饼果子,抹不去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