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3-27

2018-03-27

作者: 妮诗兰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06:36 被阅读4次

          读书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读得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见识也会增长,通过书本我们会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经常诵读经典,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小时候读过的宋朝王应麟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一行短短的三个字,却阐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一开始读也许我们理解不了那么深刻,但读着读着很多我们就能理解了。国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这些在诵读的过程中,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通过学习这些诗句,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也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们要多读经典,因为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境界是不一样,语言环境和健康的内容对我们都是受益匪浅,我们在选择时,好的书籍会让我们变得更好,但不好的东西不但帮不了我们,反而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在受教育时期,提倡“读名作,读经典”即是一种正确导向:惟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这本书一共有四章。第一章:张开心灵的眼睛。第二章:信心与希望。第三章:走出黑暗与寂静。最后一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主要写了海伦·凯勒小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听力和视力。在安利·沙利文老师的鼓励下,她克服了种种困难:看不见、听不到、不能独立读书、写不了字。然而最终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学会了读书写字,并且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她一开始极不适应,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才慢慢适应了。终于成长为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着作,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并从中得到知识。可是身体健全的我们呢?平时遇到点小苦,就喊“累”!还有些人,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控。我们如何和身残志坚的海伦比呢?在海伦的故事中,我在可以深刻体会到顽强不屈、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经常诵读经典,经常读些中外名著,对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深远影的,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人还是有差别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3-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xj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