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饭时,小胡一边吃饭,一边摆弄着手机。“在看什么呢?”一同事问道。“我看看买的基金涨了没。”小胡回答。同事问:“手机买基金靠谱吗?”小胡道:“选择正规的APP就行,买卖都很简单,手续费比去银行买便宜。”同事又说道:“回头你教教我,我也想体验互联网理财。”小胡愉快地回答道:“没问题,到时我们一起研究哪只基金好啊。”
2014年,互联网金融一下子火了起来,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我懂,我都是网上买东西,现在手机可以直接炒股,多方便。还有,我余额宝的利息都不少了,这不就是互联网金融吗?我可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呢。”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它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和服务体系。
它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兼具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形成了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的新金融模型。互联网金融可以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传统金融业务具备更高的透明性、更多的参与度、更少的成本、更便捷的操作。
互联网金融不仅包含信息化金融机构,还有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网贷、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和金融门户。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一2005年)主要是传统金融行业的互联网阶段,一些银行、基金、证券市场从柜台开始走向网络。第二阶段(2005一2011年)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阶段,比如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的推出。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主要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实质阶段,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
互联网金融有什么特点呢?
1.成本低。传统的金融活动和交易都往往高度依附于重资产形式的物理场所,而互联网时代的商务平台是一种轻资产形式的虚拟营业场所,强大的网络技术把独立的个体和分散的经济活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形却真实、虚拟却有效的交易场所。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行完成信息匹配、定位、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另外,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加省时省力。
2.效率高、覆盖广。因为互联网模式下,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业务处理速度快,客户可以不用出门,不用排队,体验更好。比如阿里小贷经过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每天可以放贷1万笔。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客户就能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网上找到需要的资源,使得金融服务更直接、广泛。互联网金融主要针对的是80%的小微企业,覆盖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的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管理弱、风险大。互联网金融起步晚,还没有更多的监管,缺乏行业规范,并且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没有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一些P2P平台倒闭、老板跑路的例子很多。
曾经金融行业是中国最具垄断性的代表,要改变金融业的垄断非常不容易,而中国经济的转型必须打破金融业的垄断,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及强劲势头打破金融业的垄断地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新的机会。传统金融业也由之前的围剿变成现在的主动拥抱,加快自己的布局,让整个行业焕发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不是传统金融的“寄生虫”,而是放入传统金融里的那条“鲶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