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规律

作者: 移动的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20-02-04 13:58 被阅读0次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含义是:任何微小的初始变化,经不断放大都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

2.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3.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由于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启示: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4.青蛙现象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实验内容为:

沸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

温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缓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

启示:居安思危。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

5.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6.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管理上启示: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7.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理论: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启示: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启示: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木桶理论: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

启示: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扩展资料

近因效应

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 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相关文章

  • 心理学规律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

  •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

  • 【生涯志课23】认知心理学在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人性很复杂,但有规律可循。心理学在揭示这些规律。 认知心理学之于生涯规划教育,相当于生理解剖之于与医学。 如果只改...

  • 在B站上学习心理学第三天整理笔记

    第一讲 心理学导论 何谓心理学?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学科?大数原则,研究规律。 误解一:心理学不是相面, 心理学研究...

  • 心理的反叛

    心理学得以产生的前提是人类的心理具有某种不可违背的规律性,因而心理学可在掌握人类心理规律的前提下,对其施以...

  •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动物 发展心理学:发展中的人 基础心理学:...

  • 《心理知识小课堂》1 心理学是什么?

    01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分类: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P...

  • 基础心理学(一)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基础)心理学的定义: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

  • 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解释从初生到...

  • 12/28 多巴胺的真正作用

    以前觉得,心理学能解释一些经济学解释不了的东西,经济学是理性规律,而心理学是感性规律,读完此章,又发觉,神经学揭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规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yr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