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身边的做教师的朋友们纷纷亮出自己的工作清单。满满当当,一天的工作都要以分钟计算,忙的喝不上一口水。都市的快节奏在校园的办公室就这么弥漫开来。而对于大多数职业人来说,终日急速游走在这或熟悉或陌生的城市,却是生活的日常。
别说工作,哪怕生活,就算旅行,现在人也是那么急促也紧张。假期,我去了趟塞尔维亚。随便打开个一日游产品,或者一天内打卡游走若干景点;或者来回6小时车程赶赴某处约会。只消想象一下,就已心生累意。
那天,回程在落地北京已经凌晨三点。同机有一个大姐带着她四年级的女儿,小女儿厌烦无聊地推着行李车左晃右晃,毫无悬念地撞到了我穿夹脚拖的后脚跟。我没做声,想到必然会得到道歉。她妈妈过来就批头盖脸地数落她一番,而后带着无比烦躁,看也没看我一眼走了. ...而后,在排队领化妆品的时候我又听到她们的对话。女儿忍无可忍地大喊“我真累了”,妈妈说“出来玩就是累,哪有不累的,忍着点!“
旅行,应该是累的吗?如果你累了,那一定是摆错了行走的姿势。
人生,应该是慌乱的吗?如果你过的乱而无序,那一定是拨快了人生的指针。
让生活慢下来,我们只需要一颗重新审视自己的心。
生活里,减少对物质的需求,也许你并不需要它;
如果你不知道山下英子,那你一定听过“断舍离”。在这本书的封页上赫赫地写道“清空杂念”,人生从此提效30%。它的本真,并不仅仅是剁手扔扔扔。而是通过对物品的整理,带我们去审视内心,审视你和物的关系。
扔掉对如今的自己“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一块抹布、一张板凳,亦或是你鸡肋的工作、无爱的情人。这一切的主角不是物本身,而是我们自己。选择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东西。情绪不再拥挤,生活才有可能称得上舒心。
真正去了解“需要”和“想要”。上周,我得到了友人赠与的“绿舍离”环保袋。一只水杯,一本书,钱包,墨镜,化妆袋,装在里面刚刚好。跨上小黄车,也不用因为书包太大而担心会掉下来。
突然发现当初一柜子配搭各种衣服的包竟然都不需要了。那只是那时候的“想要”。得到一只新包时的雀跃能维系多久?对比生活的里释放出来的空间,减少出门前左右选择的焦虑。哪个能获得更多幸福感?
问问自己,如果不去追求那么多物质,是否,现有的财富足以满足你的内心?
慢下来的生活,让我们有时间抬头去看蓝蓝的天。
工作上,用时间管理提高实用效率,
静享有序紧张中的慢节奏
有一天,有个小朋友发信息说“为什么世上有安眠药 却没有那种一吃就倍儿精神的药”。我心疼地说,熬夜学习不可取,提高学习效率是王道。
学生期间的效率,无非就是上课听,下课问。比自己琢磨能省不少时间。其他的时间,睡觉,阅读。每天饱满精神地学习。这才是学霸正确的打开方式。
工作上也如是。无效的加班,是很多现代人的通病。但我有一个朋友,她所呈现出的却是高效的慢节奏。每天,比同事早那么一会儿到单位,泡咖啡、听音乐,给自己准备像样的午餐。地铁读书,饭后跑步,周末与女儿在草地上数萤火虫。看上去的惬意,却一点也不影响工作上的晋升。高质量工作,高质量生活。
晨光里,除了早到一点给自己宽松的时间,如果办公室没有对花粉过敏的同事那就太幸运了,再给自己几分钟料理这一捧花花草草。不管脏与不脏,每天拂去桌面和电脑的尘土,再踏实坐下,把一天的工作按轻重缓急列好计划。
工作开始,有效使用“番茄时间”,不受打扰地一项项认真完成。认真而能不返工,这绝对是好心情非常重要的源泉。边工作边聊天效率的结果,就是当午餐时间到来,你只能获得什么都没有做完的焦虑。周而复始的混沌,对自己的否定,加班加点完成本该工作时日完成的工作。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更会嫌弃拥挤的生活。
拥挤的,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吗?
旅行中,我们可以拆解那些一日游,
不如就住在那些个目的地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少去几个城市又何妨?
用一上午时间在“建议游览时间1小时以下”的地方喝上杯咖啡,感受特有的文化;再用上大半天,与当地人一起在河滩里游泳,然后躺在人造沙滩,去享受他们的周末;还有时间,那就带孩子和当地小朋友们欢快地蹦蹦床。
今年临行前,女儿问我,妈妈,我们要去哪里旅游。我说,我希望你是带着旅行的心态去看这段日子。那有什么区别呢?区别,无外乎是一个字。游,重在一个游字。游览、游玩、游走,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行走在天地间,太多可看可想可遇的未知,有心行走,哪怕一朵落花也能给你的启示,因为会有山穷水尽的窘迫,所以会享到柳暗花明的欣喜。一路从心,随心。人生中的旅行也如是。
那我们,只去这一个地方吗?
是啊,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长,咱们慢慢走……
朝霞落日,夕阳黄昏,不去想一眼看罢风景。夏的聒噪悄悄远去,秋却是会被人盼望地来临了。
愿我们都能慢行人生,乐见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