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作业:
1,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里的棍棒,指的是暴力干涉,如果仅仅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当然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对家长而言几乎没有成本,不需要学习,不需要经验,也不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性格特点,只需要在体力上拼得过就行。
孝子,指的是听话的孩子。如果一味用武力让孩子屈服,听家长的话,且不说家长的话对不对,如果孩子有朝一日在武力上胜过了家长,以暴制暴,甚至用更过激的反社会行为进行反抗,这孝子只怕变成了暴徒。每个孩子对外界信息的处理也是不同的,除了以暴制暴外,还有的孩子可能选择屏蔽,躲进抑郁和其他身体疾病中来保护自己。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危险而有害的。
总之,孩子不是机器,一按按键就可以打开,也不是宠物,家长高兴时就逗一下。对父母和老师而言,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修行的过程,高效的陪伴、有效的沟通,才是正确的育儿之道。父母和老师本身也需要多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孩子共同成长、春暖花开。
2,遗传和环境对不同心理能力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在身体方面遗传的影响大于环境,而在心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个体趋于成熟的阶段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是环境。
当然遗传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辅相成,遗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环境在后天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3,影响孩子智力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遗传。孩子的智力发育和父母的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后天的因素,如营养,智力的开发。
环境的因素,如母体在怀孕期间的安全与心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长环境等。
人格心理学作业:
1、我认为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更为关键,虽然社会交往、尤其是同伴之交的交往对人的影响也很显著,比如榜样的作用,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作用影响孩子终生。
童年是一个人获得安全感最重要的人生阶段,而父母此时的教养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正如窦老师在课堂上所说,这里的教养方式,并非指父母对孩子某一件事情上的教育方式,或者面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方式,而是指长期的、稳定的教育孩子的模式。
心理学上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归纳为四种:
一,权威型。接受+控制,全心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同时设置一定的规则,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权威型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感受,尽管他们会做最终决定,但过程中鼓励孩子自我表达,他们愿意从孩子的视角去感受事物。
二,专断型。拒绝+控制,专制父母是为我独尊型,拒绝和孩子的沟通,“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父母控制一切。
三,放纵型。接受+容许,这种教养方式俗称“散养”,任由孩子自我发展。而放纵型教养方式下父母容易有内疚感,从而对孩子有求必应。
四,忽视型。拒绝+容许,这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很冷漠,缺少教育和温暖,更不会表达爱意。实行三不政策: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对照以上四种类型,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归类到其中某一种。今天在课堂上也有同学说,不要随意贴标签。所以不管认为自己是哪一种,都不妨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
我们用心教育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无外乎是让孩子获得人生的幸福或成功。而权威型教养是最容易达到这种教育目的方式。所以让呼吁家长们都能从尊重孩子、积极关注孩子的角度出发,做一个权威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吧。
当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相辅相成的,虽然我认为有轻有重,但二者互为因果、并不相斥。
2、请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或者你想成为的父母的样子。
这是昨日的人格心理学作业。令我掩卷沉思、回忆良久。
是的,迄今为止,也只有那一对父母令我敬爱,他们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令我羡慕。
中学时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她家在农村,三姐妹加一个弟弟,她是老大。爸爸是当地的电工,妈妈是当地农村小学的一个老师,家境不算富裕,却让人由衷羡慕,我思索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父母恩爱、姐弟和睦,大家庭氛围好,其乐融融。
2、家里条件不富裕,但是每个人穿着干干净净,整洁大方。出了新鲜的水果、时兴的零食,她爸爸总会从外面买一点点回来让孩子们尝个鲜。不因拮据而失去品尝生活美味的机会。
3、她妈妈工作忙,家务活也不少,但是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抱抱孩子,看见一个抱住一个,和她们聊聊天,亲昵地爱抚她们。
4、父母爱乌及乌,即使我们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去她家,她爸爸也一脸笑意,忙前忙后,她妈妈会很舒服地搂搂我们的肩膀,和我们说说话。肢体的抚触、言语的亲切、以及笑容的和煦,至今令我心中温暖。
5、同学的父母除了性格乐观开朗,也勤劳能干,是他们村头一批建起小洋楼的家庭。给每个孩子留一间房,布置得温馨舒适,那会儿暑假我们都愿意过去小住。
6、同学后来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工作中有任何困难、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妈妈,打电话向妈妈求教,并且总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偶尔她感到迷茫,会说:我要回家,晚上我要在我妈怀里睡觉。我好久没有让妈妈搂着我睡觉了。
二三十岁的人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第一次听到,也未再从他人嘴里听到过。可见她的安全基地多么牢固。
是的,时隔多年,也只有这对父母令我心生羡慕。今日作业中提及,感慨颇多。我愿自己也成为这样的母亲。
社会心理学作业:
1、登门槛效应:“登门槛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Freedman, J. L.和Fraser, S. C.在真实实验中发现的心理现象。他们认为,人只要一开始接受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接下来便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比如妈妈要孩子收拾玩具,孩子认为太难了,拒绝,妈妈说:那你把公仔先放好吧。孩子看只有两个公仔,便照做了。妈妈:特别棒哦,积木太散了,再收拾积木吧。于是孩子收拾了积木,再把所有玩具都归位了。妈妈利用登门槛效应让孩子完成了所有收拾玩具的工作。
从众效应:指人们受到多数人一致思想或行为的影响,从而跟随大众的思想或行为。比如现在的网红店,经常会花钱请人去排长队,出现供不应求的假象,但很多路过的人便不由自主地加入排队的行列,这就是商家利用了从众效应来吸引客流。
服从权威:1961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米尔格兰姆做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人类有一种服从权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景下,人们会背叛自己一直以来遵守的道德规范,听从权威人士去伤害无辜的人。纳粹期间,许多在集中营当过刽子手的纳粹士兵用残忍地手段杀戮犹太人,但他们辩解称他们对那些人的死亡不应当负责任,,因为他们只是“简单地执行上级命令”,这些纳粹士兵在生活中也是普通的父亲或儿子。这种行为即服从权威。
2、前段时间抖音上流行一则搞笑视频,一个打扮时尚的女性在电梯里独自玩手机,接着进来了三个人,一女两男,各自站着,似乎都不认识。突然一个男的说:36度5,健康。接着,另外两人也按先后顺序说同样的话。时尚女愣了一下,又低头看手机。然后三个人都看她,很惊诧的样子,因为正是疫情期间,时尚女估计也没多想,以为是这儿的规章制度,于是跟着说:36度5,健康。过了一会儿,最先报体温的男人开始背诗:离离原上草,大家又接着背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时尚女瞪大了眼,但是大家都瞪着她,非常惊诧的样子,她也就接了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最后是那男的派发红包,其余两人接了红包都说:谢谢爸爸。那女的很无奈,拿着红包也说了一句谢谢爸爸。
这也许是搞笑视频,不代表真实发生的事情。但社会上确实有很多从众效应闹出来的笑话。
从众效应是指人们受到多数人一致思想或行为的影响,从而跟随大众的思想或行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现在的网红店,商家花钱请人去排长队,出现供不应求的假象,很多路过的人便不由自主地加入排队的行列,这是很典型的利用了从众效应来吸引客流。最初用这种招数,初期可以看到一些效应,造成生意兴隆的局面,但不假时日,人们尝到食品的真正味道,心中自然有了分晓。这也是很多网红店铺昙花一现的原因。做生意诚信为本,利用某些心理定律固然可以帮忙,但最终的制胜法宝还是产品质量及服务本身呀。也是做人做事亘古不变的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