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玩起了俄罗斯方块。
转移注意力,手忙着的同时,脑子也在判断,也在联想,让脑子自觉整理。
所以目前还没有把它卸载,偶尔考验下自己。
这个游戏的逻辑是,消灭方块,逐级打怪。
打怪过程中,分数越高,级别越高,方块下发的速度会不断加快。
念头冒出来了,就是要抓住,以文字的形式打下来。假装没有白白虚度这半小时。
· 影 响 值
公众号、视频号的兴起,让人有机会从巴掌大的屏幕里增加影响值。
同时也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进一步筛选。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上。
和开门店类似,你需要实体店,被周边人看到,表明你确实是在做这个事情。
但实体也在限制着你能触达的极限,所以需要借助互联网这根线,加倍放大。
上网,通过文字或视频传播,被更多人熟知,吸引更多受众。
这样线上线下相互作用,影响力才有机会被放大。
所以需要你活在现实里,也要在网络中活着。
不管这两个你是否一致,就是先活着。就像我们莫名来到这世界一样,生存至上。
网络效应不是加法模式,而是乘法机制。可能在某天突然引爆。你也没办法预判。
这是否是一件好事呢?不一定,看每个人想要达成的状态。
毕竟有的人希望小众,达成预期就很知足;也有的人希望自己的价值被无限扩大。
但是引爆后,你是否能接得住这泼天的富贵或者骂名,要自己掂量。
要么被击落;要么原地腾飞。双刃剑嘞。
所以,你希望自己的影响值,到哪个层面?是否考虑借助一些工具。
· 机 制
机制大多是把人往极限里玩。人的升级也一样,不会喊停,就自爆了。
游戏的设置,前期考验心态,小白玩着玩着就出走了,要么无聊,要么玩不起。
中期就是诱敌深入,让你着魔,在恰好的频率,让你上瘾。
中后期,加大难度,给你发的方块都是你不太想要的,需要你预判和合理安置。
看你慢慢适应之后,级别提高,下降的速度变快,一旦分心,就没得玩了。
再加快,你来不及转换,直接给你落下了。然后你就会开始暴躁,心烦,眼花。
在游戏被迫结束后,你恨不得把手机砸了。
但手机也是无辜的啊,它本来就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你为啥要为难自己选的工具。
期间你啥也没干,就只是一场游戏而已 ,和自己博弈罢了,和某个机制对抗罢了。
但想想吧,这和我们小时-青年-中年-老年的历程,可不有点像。
小时候确保活下来,中青年深入世界在得失间起起落落,老年了时间滴滴答答的加速了。
等咽了气,入了土,黑白照上了墙,定格住了。从此活在别人的念想和言语里。
如留下一些有用的影像或视频,兴许还有机会借此机会再认识陌生人,影响值又增大了一点。
若把生活比作一场戏,大多事情均是同理可得。
不管你怎么活,怎么选,总有那么一个机制会选中你,其实都是有参考答案了的。
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需要用一生去验证。
兴许我们一直在被高维物质凝视着。它默默不语。
有的人很幸运,能用百年去见证,时间也愿意陪着他悠哉地乐活。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幸运,一旦进错了机制,指不定下一刻就噶了。
所以要对自己好点啊,发现不对就立马掉头啊,或者要在入局前就要先多方打探。
这参差的百态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