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呆着的很多个时候,常常觉得,我们好像生活在一个又一个没完没了的圈子里。
刚出生的时候,和爸爸妈妈是最亲近的圈子,后来拓展到亲朋好友、到同学、到朋友、到同事、到新的家庭等。每个人,均如此往复。
大概没有多少人能长久逃出群居的时光,两个人搭伴过日子,也是一个很小的圈子。
在每一个圈子里,我们都会试着去了解和习惯周边人,或许是没办法不去了解。然后在彼此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我们的思维和性格。圈子的求同性偏高,所以很多时候可以通过一个圈子大概去了解这个人性格,当然差异性肯定也存在。
在生活越来越便利的当下,很多事情点个屏幕、按个键就可以解决。现实中,人与人面对面相处的机会反而变少了、相识相知的成本无形中也被增加了不少。很多人的注意力都已经被手机、网络抓走了。
手机慢慢变成我们的身体器官之一,里面藏了我们太多的秘密,恐怖的是,它甚至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手机里的各种社交软件,又给我们创造了很多个新的圈子,压根就走不出去的圈子。
大家都慢慢地活在了自己选择的信息茧房当中。大数据按照我们的习惯,疯狂给我们投喂喜欢的视频、文字、图片等等等。或者,在培养我们的习惯,塑造另外一个我们。
身体里的那个瘾,持续被大数据刺激、身体持续作出反馈,在凌晨几点的时候,突然就有了一种被抽干、惶惶不安的感觉。
但是,第二天睁开眼睛,还是会继续主动进入这个圈子。因为,醒来第一眼,多半是看手机,打开自己喜欢的软件,或者视频号等等,自动进入茧房。
感觉:手机,已经非常成功地培养了我们的习惯,养成了我们。我们都是它们的“养成系活体生物”吧?
所幸出生得早,不是被大数据喂大、在屏幕前长大的那个孩子。不然,兴许对大自然的花草香、微风细雨、牛羊马兔等这些馈赠,多少觉得陌生,没办法感受和去辨识,觉得是另外一个世界。
现在的社会里,被精心设计过的文化有点多。大家也陆续开始自卷,自己创造一个圈子一种文化。IP逐渐变成一个风向,不少人都期待在网络里活成一个希望的自己,吸引一群人,形成一个圈子,寻求价值感、或为别人、或为自己创造价值。
他们很多人在自己预设的IP里做着自己/或是别人,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越做越狭隘,后来,他们的快乐就变得很单一,麻烦就很容易来了。
当自己的生活和快乐都变成单向的时候,遇到什么事情很容易就掉不了头,聪明的人会花时间重新调整自己;但依旧不少人一头猛扎进去,直接撞个粉身碎骨。
这一圈又一圈,是现实可触摸的圈子,还是只看得到但摸不着、更多是关乎自己意识层面的圈子?
我们的日常里,是花时间在哪个圈子上更多呢?这些圈子是不是会存在某些陷阱呢?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呢?或者会无形中偷走了你的什么呢?
保持一定的警惕吧。最好的效果就是:让它们服务于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