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究竟是什么?如何在具体的一线教育中达成素质教育,突破瓶颈?刘希娅校长用谢家湾小学的十年求索,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通过课程整合去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刘希娅校长和她的团队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从一本书就是课程,到树立新的素质教育课程观,实现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初衷;从教材即世界走向世界即教材,强化课程意识,引领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让老师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教材的研发者。实施弹性的开放性的课程,实现了孩子们在学习时间、空间、人际关系、思维方式方面的策略性转换。


“六年影响一生”,六年的学习生活,留下的是谢家湾小学的精神气质、文化涵养。



2018年11月,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素质教育质量管理模式荣获中国质量奖。这是我国教育领域获得的第一个中国质量奖。评审组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学校创新实践的素质教育质量管理模式,优化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新了教学、教师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有特色,可推广。
教育部课程中心主任田慧生说:“谢家湾小学的课改抓住了基础教育育人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是全国最彻底、最系统、最全面的课改,虽然是艰难的,事实证明也是成功的、可行的。谢家湾小学做了中国教育未来30年想要重点做的事情。”
课程体系建构:
课程整合探索素质教育模式,探索国家课程全面校本化的实施路径。
在国家课程标准科目内容不降不减的情况下,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共十几门学科整合为七门学科,避免交叉、重复、脱节,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效益。建构了学科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三类一体的“小梅花”学校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变革:
将原有的讲座式的排排坐教学,转变成对话式、讨论式、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教室撤掉讲台,课桌换成半环形(学校研究专利),一张桌子可以坐6至8个同学,方便小组讨论。
学校文化建设:由“我”到“我们”,大家有共同的价值取向。2018暑期到谢家湾小学学习,与老师们交谈交流,大家都有“如沐春风”的体验,看不到一点职业倦怠。

爱老师,就去成就老师,去帮助老师。
营造环境育人:
以“自助午餐课程”为例,课程育人目的:会吃饭、爱学习、会交往、有特长、懂感恩。改变用餐形式,还改变着思维方式。对“生活即教材,教育即影响”的理解更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