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李敏瑾教授,说她女儿数学成绩只能考十几、二十几分,但是她的心中没有焦虑。
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自己的女儿说:
“我小时候是学霸,6岁就把新华字典背下来了。我和老婆都是北大毕业,我们俩智商都不低。可我闺女跟我们比,那真是差太远了......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他女儿学习无论怎样努力,也还是跟班级里的倒数第二名有很大差距。
这两位优秀的学者,面对自己“普通人”人家的孩子,没有气馁、放弃和焦虑。而是想办法发现孩子的长处,帮助她们在自己的优势里,深入发挥,获得自信和快乐,走向属于她们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给这些成功人士的说法,贴上一个“心灵鸡汤”的标签。说他们之所以不焦虑,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底气足,即使孩子再学渣、再平庸,也能凭借自己的资源和实力,让孩子生活的不平庸,他们的孩子出生就已经躺赢了大多数的普通人。
那些人告诫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庸或甘愿平庸。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努力鸡娃,让我们的孩子去争第一,去学习各种特长,将来成为“人上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们这是偷换概念、一种错误的认知。这种人错误理解这些优秀人士的话语,他们讲的是对待孩子的一种正确心态。他们错把平庸和普通人化等于躺平,过分拔高了出身、生活环境、外在物质基础对人生的影响作用。
我们要有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力,不能曲解他人意,也无需妄自菲薄。保持正解正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不被碎片化信息所带跑带偏,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是非观,正确辨别真假,保持内心的平和正念。
首先,要学会观察和自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大概率过着平庸的一生。我们的人生再普通也要努力学习、用心工作、好好生活,争取过上自己踮起脚就能够得着的更好生活。
一个人出身在生活环境优渥的家庭,也不一定就能成为人才和轻易获得成功;出生在天花板的人,也不是不要努力就能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
其次,增强自己的理解力和思考力。平庸和普通人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一个名词,泛指广大民众。现在人主观臆断地赋予它们一种内涵,人为的用成功与否夸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那些高智商的父母,说接受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成为平庸的普通人,不是说让孩子不学习或不努力了,是告诉我们,不要只紧盯着学习成绩,而是要因材施教,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去深入发展。学习成绩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或成才的唯一标准。
最后,选择正确方向去努力学习和践行。我们一直强调,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只要努力就会收获。但是那些成功的人生,都是在自己对的方向上,朝向正确的目标去努力。
我们常听人说,“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要经常抬头看路。”就是告诉我们,选择大于努力。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起来就会事半功倍。若是选择方向错了或者偏离,努力即使获得成功,也是事倍功半,付出与努力不成正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