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考试了,各科老师都给学生加大了作业量。每门课就算只布置两份卷子,学生每天也得完成十几份卷子,作业多到不点灯熬油就绝对写不完的程度。
学生们怨声载道,可老师们也很无奈啊!考试成绩要进行排名对比,同一科目要进行年级排名,排名靠后的会被领导叫去谈话。全年级的成绩要算平均分,班级成绩和平均分呈现负偏差的要被扣钱。老师们只好加大训练量督促学生们多做练习,争取好的考试成绩。
可是老师们为什么要给学生布置整套的卷子做练习呢?为什么不布置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呢?
我们不会看到哪个乒乓球运动员每天通过一场又一场地打比赛来进行赛前训练,教练一定会安排他重点练习高难度技术和他掌握得还不够炉火纯青的技术,偶尔打一场比赛也是检验一下临阵运用技术的能力,然后继续做各种专项训练。
美军通过大规模陆空协同作战,很快就消灭了伊拉克政府军。然后作战的重点就转向扫清障碍的小规模定点清除任务了,不再每天大军团扫荡了。因为这时候真正对美军构成威胁的是那些小规模游击武装,美军的作战模式就改成拔除眼中钉肉中刺的游击战模式了。
高效的练习是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记得小时候老师罚抄生字,从来没见过老师让我们把所有课后生字全部抄写100遍,老师一般是要求将测试错误的生字每个抄写100遍。
期末考试前的强化训练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而不是一份一份地做卷子。做卷子就像乒乓球运动员场上比赛,各种情况都会遇到,也像美军大规模推进,十八般武艺都得用到。
可是有必要每天进行全技能训练吗?如果小学老师每天让学生把所有的生字抄写100遍,大家一定说老师有问题,老师只会要求学生抄写那些错字。
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首先提出的刻意练习理论是指导练习的科学方法。这个理论包括四个要点:
一、只在学习区练习。
心理学将人已经掌握了的能力范围称为舒适区,比舒适区的技术难一些,但是通过练习可以掌握的范围称为学习区,更加困难的范围,即使练习也学不会,掌握不了的叫恐慌区。
舒适区就根本不需要练习,恐慌区是没必要浪费时间,还会极大地打击人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这两个范围内的技能根本就不应该花费时间去练习。
要将时间花费在学习区。就像另一个理论说的那样,让学生摘取那些需要踮起脚或者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桃子。过低的桃子对学生根本没有训练意义,那些已经掌握了的技术动作再重复也不会有大的提升。过高的桃子学生根本就摘不到,他再努力也不能完成训练动作。
发生在学习区的训练动作才是有效的训练。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掌握作业的难度,让训练正好落在学生的学习区,不要在那些已经掌握了的舒适区浪费时间。
但全班六十多个学生,每个人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有些题对学霸来说是舒适区,做这些题就是浪费时间,可是对落后同学来说就是恐慌区,他就是不睡觉也做不出来。
高效的作业应该是针对每一个个体的,根据他的学习程度和知识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布置作业,作业正好就是他没有掌握的那些知识点,难度正好处于他的学习区。
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完成作业,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难度适当的针对性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