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是转校生,以前在寄宿学校,因为我心疼她太小,给她转到了公立学校。
以前在寄宿学校,姑娘是他们班唯一一个走读生。过着早六晚八的生活。有人说:你让她在学校吧,既锻炼了她的自理能力,自己又能心轻很多不好吗?
不好,我即生了她。就要对她负责,每天这么辛苦。就为了让她每天回家。
不但大人苦,接送麻烦。孩子也苦。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要赶往学校,晚上七点半以后才能回家,在学校有规定9点熄灯睡觉,可在家里有太多不安定因素到就寝时间,还不能按点入睡……
有人说: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寄宿学校。
选择寄宿不是我的初衷,却因为很多问题,最后不得不这样选择……
因为走读的问题,老师找我谈过话,教导处给我做过思想工作,校长也跟我谈过心,可我坚定不移,一直有这样的念头,只是后来被掩藏了起来。
后来疫情来了,当时我们这里疫情迫在眉睫,寄宿学校下达命令,所有学生在学校的不得归家,在家的不得返校。
我即使再不舍,在大环境的驱使下。只能忍痛割爱,大包小包收拾了一大堆,把姑娘打包丢到了学校……这样才是对她最大的负责。
那一次是最久的一次她半月多未回家。
再次见到姑娘,她奔跑着喊:“妈妈,妈妈……”眼睛里是很浓很浓的思念,看得我心里一痛。
我的姑娘从来没有离开妈妈这么久……
后来疫情断断续续持续了很久,久到我都快习惯了姑娘寄宿的日子。
从夜晚思念她到无法入睡再到晚上睡前想不到为什么要思考东西。
但是每隔几天就会和元老师沟通一次,问姑娘在学校的近况。
记得有一次,家里的蒲公英开了,我还专门拍了照片,让元老师带给姑娘看……
现在姑娘回想起来,这些都似乎特别遥远,但是她会时不时的想起在寄宿学校里的师生情和姐妹情。因为少了妈妈的陪伴,她把所有感情都倾注在了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老师亲厚,同学有爱,每次回来都是高高兴兴,走的时候虽有不舍,却从未哭闹过……
有一次姑娘的作文再次提醒了我:“张子诺被老师训了,因为她回家和爸爸妈妈告状了,今天老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回到家要报喜不报忧。”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可能是还未上交的写作练笔。却道出了太多的信息……
有些好笑,姑娘这么实诚,老师知道吗?然后有些心酸和愧疚,那段时间,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姑娘不在身边,她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问题都被掩盖,那些问题是姑娘性格形成和习惯培养的关键。就被这样悄悄的,静静地带走……所以我错失了什么?
等转过头来,再把心中的不满翻出来,她已经三年级,很多习惯都已形成,再想改,难如登天。或许让姑娘每日回家,不见得会比这时候好多少,但是,至少我可以时刻关注她……
转入六小之后,我又是坐立难安,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只是熟悉的城市而已。有人说我太焦虑。可能我就是敏感型性格吧!
姑娘为了争口气,为了转学籍顺利。学习异常努力,异常艰难,几乎所有时间都扑在了学习上,所以第一次期末统考成绩出来,受到了极大的夸奖。
可后来,孩子紧绷的神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六小的熟悉,还有师生的磨合过去,本性释放,该懒散的就懒散了起来,边玩边学,不努力不吃力的状态下保持平稳的不是特别突出的成绩。
前几天女儿跟我说:“妈妈,我觉得六小跟中英一样……”是啊!等你熟悉了它,他们都一样。你以前没有融入六小,觉得排外,现在,经历这么久,你已经是六小的一名老成员,虽然小朋友的面孔和名字变了,但是他们都还是那群和姑娘年龄一样的孩子们……
当时刚转了校,我又是辗转反侧,思考良多,怕姑娘和同学相处有摩擦,怕老师讲课姑娘接受困难,怕新的环境她难以适应……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她想回去……回到曾经她已经融入很深的学校,回到那个她倾注所有感情的班级,回到那个她已经离开的地方……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想曾经老师和同学们了。我给她建了群,把以前的老师和同学都拉了进来,聊表思念……那次她特别开心,旧友重逢,感情可以倾诉。小朋友们也是互相回应,群友名字还改成了“最最爱的孙孙”,他们那个班就女儿一人姓孙。女儿还因为这个高兴了许久……
后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慢慢的联系越来越少,到最后的互不打扰……
我还会偶尔和元老师聊一聊,但也是越来越少……
有些缘分走着走着就散了。
有些感情时间久了就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