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网络上流行起“鸡汤文”的说法,这是对喊口号、成功学、空而大等内容的统称。不过其边界和定义却是笼统的模糊不清,以至于会出现:每个人定义理解不一样,却都能“无碍使用”的奇葩现象——不要跟我说大道理;不要尽说些没用的;这些谁不知道,不也没什么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很多人对“鸡汤”无感甚至抵触。
究其原因,自然少不了网络上对“成功学”过度营销、对成功经验过度解读和崇拜。但除此之外有不少人用它来当做“舒适区的盖子”,甭管有用没用,往上一套都能盖棺定论:没道理里的,自然心安理地不屑一顾;有道理的,又是一大碗“鸡汤”还是不屑一顾。无形中,成长及安于现状最好的借口了。
最近再读《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能深深地感受到笑来老师的坚韧,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苦恼,也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其凭着自己强大的思考和信念,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其中道出了多少人的类似的经历和心声。虽然现在的时代变化了,但是困惑和苦恼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原来一直以为我是一个安于现状凑活生活的人,经历过一辈子之后,慢慢地发现,每日早出晚归的上着班,拿着三线城市看似的高收入,听着每天周围朋友的“及时享乐”的主张和言论,在从学校出来的第一辈子里,被无数人以各种方式打击过,包括自己的家人,“你就是颗植物,老老实实待在原地,离开原地就没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你会死的!”。
但经历的坎坷愈多,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还是有腿的,越来越坚信自己其实是一个动物,为什么要困在原地?也认清了其实腿可以自己长出来的。
让我对“鸡汤”走了不同的认识。作者给自己的评价--鸡汤写手。但到底是不是“鸡汤”,决定权不在作者,而在读者。
你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思考,采取行动与否是决定你喝的是鸡汤还是鸡蛋汤,如果你认可了作者的观点并采取了实际的行动,那就真是碗鸡汤,有没有营养还在其次,最起码你体验了作者的经历,也许会激发出你新的想法和思路,那这碗汤的价值就无法评估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你认可读者的想法但一直没有采取行动,那抱歉,这就是碗“鸡汤”,喝过最多能记住味道,还有些不认可的,那就是毒药了。
所以最关键的是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思考和分析,把鸡汤先分类,最起码得把毒药给甄别出来把,这就是学习和思考的作用,让你越来越容易看清到底什么是鸡汤,什么是毒药,这是一个人一生都要学习的东西,也是一种经历过痛苦之后的释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