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沉锚效应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超市打折时,会把原价也标出来,其实这个原价就是超市给消费者的心理定了一个“锚”,让他们觉得就是降价了,自己好像捡了便宜。
商业中,中最常见的“沉锚”是先例或趋势,市场策划人员在制定销售计划时会参考去年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如果能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得出的数字可能是准确而恰当的如果一味依赖原来的数字,那原有数字就变成了“沉锚”。
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了教授“折线统计图”时,也是从折线的趋势预测未来的趋势,当然,看趋势除了原有的数字,他们也会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参加机器人比赛的人员,(有的同学说升,因为人数在不断增加。有的说降,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
“锚”式教学
沉锚效应在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案例教学就是利用的沉锚效应,案例成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的“锚”。
上课时,如果学生遇到难题难以解决,这时候需要给个“锚”,就是与这道难题相关或相似的但又稍微容易一些的题,这样学生就容易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但是,作文范文是一个“锚”,可以给学生很多启发,但这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式,限制的学生的思路,因此在这时候又需要预防沉锚效应。
要想绕过“沉锚”陷阱,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想法。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不要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所以要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沉锚效应与思维定势的区别
锚定效应中的锚,离后面的效应会比较近,是一种近期的短暂的效果。而思维定势中的势是一种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区别就是锚定效应很容易应用也很容易失效,在使用中也很容易就可以改变。而思维定势则稳定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