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别说,在狄光和王睿奇的劝说下,邱飞宇还真的留下来了。虽然环境恶劣了点儿,但邱飞宇喜欢捣鼓机械类的东西,那些设备吸引了他,不知这是不是他们家族的遗传。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邱飞宇就凭着自己会修理收音机、随身听这门“手艺”,不知迷倒了多少女生。他修完东西之后,经常发现多了螺丝,也不知道哪儿没拧上。用他的话说就是,“修不好就修坏,怕什么呀”。他们三个就这样暂时住在了“工厂”。
开始的几天,三爷爷还天天骑着自己的汽油助力车过来,给他们指导指导。这邱飞宇对三爷爷的话也不怎么能听进去,他就按照自己的方法拆装那些设备。说实话,那些设备非常专业,邱飞宇按照自己修理小家电的思路还真搞不定。再加上这些东西也有日子没有正常运转过了,想让他们动起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三爷爷看自己的这个孙子不怎么听自己的话,后来也就不怎么过来了,这样一来,邱飞宇可就更撒了欢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待他眼里的这些“破铜烂铁”了。
在这期间,三爷爷还偶尔把他们几个叫到东单的家里,让那位年轻的“小老伴儿”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当时三爷爷已经七十大多,快八十了,那个小老伴儿,看着也就四五十岁,相对他来说,确实年轻。东单那个小院儿,离天安门不愿,位置真的非常错,面积也不小,是一座二层小楼。对于从农村出来的王睿奇来讲,虽然没有自己家的院子大,但在北京,确实难得。在那个年代,大家还都没有商品房的概念,不过就冲着临街铺面每个月七八万的租金,狄光王睿奇还和邱飞宇开玩笑,“你就靠着你三爷爷,反正他儿子都不在北京,等他过世了,说不定这些东西就都是你的了”。邱飞宇一脸不屑的说,“他这些东西,谁爱要谁要,给我我也不要”。说实话,这还真是邱飞宇的性格,对于他看不上人和事儿,他一向是不屑一顾的。那个院子按照现在的价值来看,至少也是大几千万,甚至上亿了,因为位置特殊啊。
待了个把月之后,邱飞宇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也没把那些设备弄好,他也彻底失去了兴趣,于是就和他们两个商量,准备回学校了。狄光和王睿奇看他不想干了,也没辙儿,那就回去吧。因为他们两个对机械更是一窍不通,没有邱飞宇,他们就更玩不转了。很多年后,王睿奇想这件事儿为什么他们没有干下去呢?一个是邱飞宇确实对三爷爷的那摊事儿不感兴趣,二是他心里还惦记着自己的女朋友。
虽然他们没有把三爷爷眼里的“事业”继承下去,但确实为王睿奇今后暂时的住处做好了铺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