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长卿:这首小诗读起来很冷,细品又有难得的温暖

刘长卿:这首小诗读起来很冷,细品又有难得的温暖

作者: 莫摘花的诗词情怀 | 来源:发表于2020-12-30 13:47 被阅读0次

    这两天可真冷啊!

    冷空气像不要钱似的,岁末大放送,全国各地都收到“下雪”这种福利。

    冬天到了,最适合教孩子几首跟冬天有关的诗,前几天选了一首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昨晚我下班的时候,是晚上九点多,上海下了雪,不大,但是天冷风大,而且雪花飘打在我电瓶车头盔上,雾蒙蒙一片,行走极不方便,当时觉得特别趁“风雪夜归人”这句诗。

    刘长卿曾经在随州做过刺史,后来的文人们就尊称他为“刘随州”。用“姓+地名”来称呼别人,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尊称。比如柳宗元做过柳州刺史,尊柳宗元为“柳柳州”,韦应物做过苏州刺史,后人称他为“韦苏州”,孟浩然在襄阳隐居,世称“孟襄阳”。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关于他的出生年代不太确定,一般认为是他生活在盛唐到中唐的过渡阶段,在安史之乱开始的时候,他已经是进士登科了。

    和很多诗人一样,刘长卿从小就努力学习。史书记载他是在嵩山长大的,一直在那里刻苦读书。嵩山在河南,也就是有少林寺的地方。

    刘长卿后来科举考试成功,出来做官,但是仕途不是特别顺利,几次被贬谪,一路多有坎坷。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小诗就是写在刘长卿被贬官之后,他的心情应该非常低落,一个人走在遥远的征途上,也实在找不出什么欢喜的由头,所见之景难免极为“寒冷”。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是寒冷的冬日,白天短,匆匆一天又要结束,眼看着天色渐渐变暗,所见都是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其实也是他内心深处最寒冷的感觉。“白屋”,是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说明要投宿的这户人家是不富裕的。

    看到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幅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从日暮苍山远的“远”字可以想象诗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孤独地行走着,急于找到人家借宿。这大冷天的,要是找不到借宿的人家,那一夜风雪可吃不消。

    好在他运气还不算坏,在山里找到一户可以借住的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真实的写照,乡野贫寒,不是什么好房子,但是却让人看到了希望。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着天色越来越晚,就更觉得路途遥远,还下着雪,说不定他还没东西吃,饥寒交迫。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茅屋,那感觉一定是欢呼雀跃的,就像辛弃疾出门遇到下雨,正急急找地方躲雨,“路转溪桥忽见”,多好。

    人生有时候就是有很多小小的惊喜,只要你足够坚持。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到了借宿人家之后,突然听见柴门旁的狗叫声,猜想应该是主人在风雪夜中回来了。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突然听见狗叫、主人冒雪归来。这个细节一品,就能感受到刘长卿是很克制情感又注重笔法的人——他没有直接描写主人家的贫穷,但深夜才冒雪归来,应该是整天都在外面为生计奔波,让人倍感辛苦与酸楚。

    这首诗初看让人觉得特别的寒冷:天寒地冻的日子,暮色四合时分,一个出门在外的行人投宿在一户贫寒的人家。在深夜安顿就寝之时,听到柴门外的狗叫声,那是小狗开心地迎接他的主人。

    不过寥寥几句,不过二三景事,却真实反映了刘长卿当时的状态,仕途沉浮,举目沧桑,在人生最寒冷的时间段里却有像芙蓉山主人这样的人愿意出手帮助,令人心存温暖和感激。

    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思,往往是被一件小事、或者一个小物件撩起的,比如王维想家的时候,他问故乡人:“您来的时候有没有看到,我家窗前有一株腊梅,花开了吗?”

    那一枝腊梅,就是王维心头的牵挂;芙蓉山主人家门口那几声狗叫,在寒冷的冬夜,也让人觉得特别温馨,孤独的心一下子得到慰藉,仿佛生活也多了几分鲜活。

    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我们已传承几千年;世俗无论多冷,人世间的善意一直都不能熄灭,其根由不过是世世都有像芙蓉山主人这样的人,代代承继,岁岁守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长卿:这首小诗读起来很冷,细品又有难得的温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icoktx.html